书之异世界:四国遍路之后:寻找生命的步调(组图)

发布 : 2025-2-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慢活》


【明报专讯】柳宗元于〈始得西山宴游记〉开首便写道:「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他仕途失意,被贬永州,但总算从昔日繁忙的公务中解放出来,让他能放慢生命的步调并寄情山水,有足够的空间藉老庄思想顿悟生命的真谛。而对于一切求快的香港人来说,又能否理解「慢」对于人生的价值?

香港的「快活」游客

日本四国遍路朝圣之旅的7天行程完结后,解除了严苛的自我约束,从刻苦的修行者变回一般的游客,一时间未能习惯,只知道内心渴望探索更多的地点。在未有仔细规划下,我开始不按章法随性而行。比如是大步危峡谷之行,最初本打算留宿一晚,但始终无法与该地擦出火花。由于不愿浪费一分一秒,我当机立断,即日下午便转乘JR前往琴平,参拜传说中日本人「一生必来一次」的金刀比罗宫。抵达时,很多游客正从宫殿缓步离开,而我才匆忙踏上那接近700级的阶梯。离开时,正犹豫是否在附近随便找民宿休息,忽然发现乘搭琴平电铁返回高松只需1小时,于是决定返回此次四国之行的起点。

翌日,在高松站附近的胶囊酒店醒来后,我立刻前往丸龟,并在当地以200日圆租了一辆单车。本来只想到丸龟城随便打发时间,结果愈骑愈远,意外地到了丸龟的地标「太助灯笼」,它背靠的便是坐落于丸龟港的京极大桥。巨型的青铜灯笼,与鲜蓝色的圆拱铁桥相映成趣。然而,更吸引眼球的并非美景。灯笼前,有个老翁把随行物品纷杂地陈列在地上,感觉上是有意露宿此地。仔细一看,白衣、竹帽、金刚杖……不就是遍路行者的装束吗?

名古屋的「慢活」老翁

自从遍路之旅完结,我便没有再穿上白衣和佩戴轮袈裟,但行囊一侧仍挂?一支金刚杖。大概是凭藉这个「遍路」的共同标记,老翁在远方高举拳头,彷佛要为我打气。纵然赶?交还租来的单车,但这种不期而遇的惊喜,让我忍不住走到老翁跟前,希望听听他的遍路故事。

原来老翁来自名古屋,他乘搭夜行巴士到达四国后便开始「逆打」(即以逆时针方向走四国遍路)。他跟一般「急行军式」的遍路者不同,一般走完88所佛寺最快需要40天,而他走了只有四分之一的路程,却用上了整整3个月!

我问老翁为何要走遍路,而且还花费那么多时间。他只是简单回答「good weather」和「good view」,似乎不像我将遍路视为苦行,而是纯粹享受漫游四国的历程和风景。这种近乎奢侈的缓慢步调,或许才是遍路的本质。

生命的正确步调——

该快则快,能慢则慢

在加拿大传媒工作者兼作家欧诺黑(Carl Honore)的《慢活》(In Praise of Slow)阅读到英国诗人威廉古柏(William Cowper)的诗歌,甚为喜爱:

生命之潮不停迅速奔流

流过城市也许更加轻快

却总不及乡间河道风景

如此平和,一半清澈

我不禁反??o?J??是否因为贪多务得,执著于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反而错过更多美好的事物与风光?其实在徒步遍路时早有启示:所谓的修行,不止是完成既定目标。唯有在凡事求快的社会中,让内心腾出空间接纳不同步调,让自己的生活该快则快,能慢则慢,才能让自己拥抱生命的每一刻。

梁东源

中学中文科教师,背包游重度患者。由于锺爱日本的深山胜景而参拜四国遍路;为了挑战「背包客的终极殿堂」而踏足北印度;疫后重新踏上征途,因朝圣古道而放眼欧洲大陆。期待在世界各地认识更多有故事的旅人

文:梁东源

图:梁东源、网上图片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