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院校工作坊作品展 鼓励勇于「扮?」感受世界 本地艺术家「非人」视角看气候变化(组图)
发布 : 2025-3-0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艺术家吴硕轩运用藤芯、木和绳索制成老鹰翅膀的模型,名叫Echoes of the Roc(大鹏的回音)。他盼作品为大众带来希望,只要人类勇于改变,为环境负责,脱翼的老鹰终能振翅高飞。(锺林枝??o?J??

城大创意媒体学院助理教授罗锐(左)和策展人兼城大创意媒体哲学博士生刘思佳(右),盼展览能引起大众对未来城市和气候变化的讨论。图中为展览「Future Tense」的作品,使用了3D打印技术呈现未来的香港。(锺林枝??o?J??

艺术家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配合3D打印,将AI想像中的港式食物呈现出来,现于Future Tense展出。图前方是客家酿豆腐的AI改良版「花园酿豆腐」,后方则是窝蛋牛肉饭。(锺林枝??o?J??

【明报专讯】假如你不是人,你想成为什么动物?城大叙事空间将在本周末举行「Nonhumotion」艺术展,尝试用「非人类」视角看待气候变化议题。32岁的艺术家吴硕轩(Jerry)说想成为老鹰,这样他便能自由飞到合适居所。有人不做做动物,Jerry说过程不仅令他对大自然产生同理心,亦拓阔对世界的想像,「我们习以为常觉得生活就是有衫著、有?睡、有车坐,但如果我们不是人?」他鼓励大众勇于「扮?」,「生活原来可以有趣得多」。
明报记者 曾诺晞
在「艺术3月」,本地不止有大型国际级艺术盛事,城大联同浸大、理大及演艺学院教授合作,于过去两个月举办3场工作坊,协助10名本地艺术家激发创作。工作坊过后,艺术家须完成作品,并在本周六起一连两日于中环大馆展出。作品除包括实物,亦有表演、分享、舞蹈等。
老鹰剩秃翼 盼唤醒观众
Jerry的作品是只老鹰翅膀,支架由数条幼藤筑成,中间织有疏落绳网,远看就像只穿洞的风帆。为何「翅膀」只「得排骨」?Jerry解释,气候变化剥夺了老鹰羽毛,最终只残留躯壳,盼藉此唤醒观众,人类有责任保护环境;而只要愿意改变,老鹰终有日能再度展翅。
回想创作源起,他说由「第一次扮?」开始。首场工作坊,教授要艺术家们扮成植物盆栽。生平首次体验「非人」,他说起初有点无从入手,幸好在教授引导下慢慢尝试。
想像自己是盆栽 静物亦有情绪
「幻想自己系一盆花,一世都要?个盆入面,冲唔到出去。你要等待其他人灌溉,但上面如果有棵树遮住,你已经吸唔到营养。我忽然觉得有?嬲……好有趣,原来静物都可以有情绪。」
Jerry发现,通过「扮?」,人可以突破思考惯性,同时产生对世界的恻隐。主办展览的城大创意媒体学院助理教授罗锐说,以往社会就环保议题有太多「说教」,「我们跟别人说减少开空调、减???tarbon emission(碳排放),其实不会有用,左耳听完右耳出」。
换角度思考 停滞中重启生活
相反透过扮演、想像、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参加者可能更佳,「最终有冇改变?可能冇,但至少想带来讨论。」罗锐提到,城大现正于艺术中心举行另一场展览(见表),内容围绕对未来城市文化遗产的想像,结合艺术和科技,鼓励观众入场感受。
是次展览是Jerry新冠疫后参与的首场展览。回忆过往创作,他说自己?重成品、在乎能否达「艺术家」标准。经历4年没参展、和工作室拍档拆伙、失去创作灵感,他形容有阵子「生活好像停滞了」,而透过「扮?」,尝试用另一个视角看待世界,他感觉生活逐渐「kick start」(重启)。
现阶段的港人适合扮什么?Jerry思索一会,指最近社会好像有点郁闷,朋友都有点失意,有很多情感包袱,不处理的话会堆成山,认为这时候便要观察自己,有什么是可以摆脱。他说:「香港人应该变成一条桥,偷空不需要的东西……留下真正重要的中流砥柱,生活会好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