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乜物物:你的岁数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读周国平〈年龄是一个谣言〉(图)
发布 : 2025-4-0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图:Stanislav Shkoborev@iStockphoto)
【明报专讯】若从来无人告诉你生于何年,你猜猜,自己现在活得像什么年纪?你会不会执著于16岁要当上学生会主席、22岁要大学毕业、30岁要结婚生子?周国平〈年龄是一个谣言〉这篇文章,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年龄的意义。
■意象分析
年龄是一个谣言
.作者提到一个有趣的观察角度:如果没有身分证、没有出生纪录、没被父母告知,我们是很难单凭记忆判断自己的年龄;同样地,我们也很难靠个人感觉??u测自己活过的时间。笔者早日偶尔重看十年前的照片,顿时惊觉时光飞逝——在自己心中,好像只是五六年前的光景,却已有十年之遥了!
.由是可知,在失去「外证」的情?下,年龄就是一个谣言。何谓「谣言」?未经证实、虚假、经他人传播出来的,便是「谣言」。假如我们将年龄视为虚假的、找不到证据的东西,当它并不存在,可能就做到作者所说——「人都活在当下,你当下的状态年轻,你就是年轻」
摆脱年龄的固定印象
.「正因为人终有一死,愈加证实了年龄是一个谣言。用死后的眼光看,寿命的长短并无区别,一切年龄最后都归零。既然如此,就更不必在乎年龄了。」
作者这般煞有介事地宣告此言,无非是因为:外界的确会为不同年纪的人贴上标签。《圣经》上说「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原因是我们确会因为年轻而不被信任和重视,彷佛年纪轻便必然与思想幼稚画上等号。笔者曾听过有个11岁的小伙子被迫要读些无聊的儿童故事,但他心中想读的其实是屈原的《离骚》,足见年纪并不能定义所有人
.作者也一样,已过退休年纪,仍然天天上班,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故不曾自觉年迈,也不觉得字典里要有「退休」一词。他不觉得到了某个年纪便要「退」、便要「休」
.曾有学生问笔者:「老师,我想学琴,现在会否太晚呢?」他的原因是:身边同窗年幼学琴,自己现在已差不多18岁了,似乎太晚。可是,若然?x??,那30岁、60岁、90岁才学又是否「太晚」?若非求功利的结果,只要仍在世上一天,似乎没有「太晚」一说,毕竟我们也太常从他人的经历中了解到——生命的刻度,并不全在计划之中
多观察与自己不同的人事物
.诗词散文之中,文人往往透过比较自己与他人之别,呈现个人言行与别不同。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他登上西山之巅,看到永州其他山水渺小得像小土丘、小土坑,才骤然发现西山的孤高不群
.再如作者,在六七十岁的年纪,每天走路回工作室工作,直至天色向晚才回家。某天,他在公园观察到那些成堆的退休老人在跳广场舞,想到自己和这些老人年纪相仿,才猛然觉得不可思议:「难道我也是一个老人,这怎么可能?」他自觉还在工作,在后辈间仍然不会被当成长者前辈般毕恭毕敬,初相识的人还是惊讶于他的年龄。作者这样写,便突出了个人行事与一般退休老人之间的区别,于是,他从那些退休老人的参照之下,更坚信自己并非老人
.人间百人百貌,平日若观察他人的行住坐卧,总能发现自己不同他人之处,这些也许是写作的好材料。醉心研究昆虫的人,若在梦中看见蝴蝶翻飞,醒来那刻,可能会记恨自己为佾x??有好好记住那蝴蝶的形貌,是以分析不到品种;一个精神无所拘束的哲学家,如庄子,梦醒过后,就会疑惑自己此刻是不是一只蝴蝶在梦中成为庄子呢?同学之间,当你观察到其他人一收到试卷便哀号连连,捶胸顿足,也许你能察觉到自己感情收敛至极,不愿在旁人前显露哀乐,是故也更少人能理解你、关心你
■胡咏怡: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毕业,现职中学中文教师。尤好文字之美,亦慕夫子韦编三绝之勤
文:胡咏怡
图:Stanislav Shkoborev@iStockphoto
(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