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再深化 共护国际秩序

发布 : 2025-5-1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在莫斯科出席红场阅兵式,这是他此次访俄的一大重头戏。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又逢部分西方国家有意重塑战后世界秩序,受访学者称,中俄两个世界大国的良好互动,为混乱的国际秩序增添稳定性。

作为二战期间亚洲和欧洲的主战场,中俄两国尤为重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两国在联合声明中称,中国和俄罗斯肩负维护正确二战史观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将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孙兴杰表示,成立联合国是二战胜利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让世界秩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阐述中方的国际秩序观念,即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然而,当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有意颠覆战后国际秩序原则,削弱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中的核心作用。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认为,这是一场关于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和对国际秩序建构方向的舆论斗争。中国一再重申要做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时强调现有国际秩序有不合理之处,亟待改革。「一方面是回应西方的质疑,另一方面是回应全球南方国家的期待。」

在混乱的国际秩序之下,大国关系尤乖碢注。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上台以来,一边展现出修复美俄关系的意愿,一边对中国等滥施关税,让中美俄三国关系更为微妙。

美俄积累敌意 化解非 一蹴可几

有声音认为,美国此举意在以修复美俄关系来对抗中国。但受访学者认为,此目标目前没有达到,也难以达到。美俄之前积累的敌意和对抗很难在短时间内化解,同时,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和欧洲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和目标差距太大。

中俄关系则依旧稳固。两国在联合声明中表示,中俄关系具有独特战略价值和强大内生动力,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习近平也在同普京共见记者时指出,(中俄)要坚持世代友好,做百炼成钢的真朋友。

孙成昊表示,中俄并没有把美国当作两国关系发展的敌人来看待,但中俄关系的发展,确实有美国的第三方因素。比如,在美国对中国施加高额关税之下,中国需要寻找更多更大的出口市场;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能源的欧洲市场被美国抢占。「中俄之间有内生的合作动力,也有共同抵抗外部压力的需要。」

学者:中国未被俄裹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俄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当下,中国依然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

孙兴杰指出,在中俄的联合声明中,中国的立场、主张及关切得到了更大体现,显示中国未被俄罗斯裹挟。「从双方的会谈和联合声明来看,尤其是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没有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