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雨灾重建村民缺钱 塌屋变「遗址」(组图)

发布 : 2025-9-1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洪水退去,葡萄园村村民冯恩继发现自家地面出现10几厘米的沉降,住了40年的家成了危房。冯恩继估计,重建耗资至少要40万元人民币,70岁的他坦言无力负担。(邓宗弘摄)



葡萄园村随处可见「重建家园」的宣传标语。针对今年的密云、怀柔水灾,以及两年前的房山、门头沟水灾重建工作,当局均提出「一年基本恢复」的目标。(邓宗弘摄)



葡萄园村多处受灾房屋墙上留有手印。冯恩继表示,逃生时由于双脚被淤泥困住,需要扶墙借力。(邓宗弘摄)



葡萄园村东面有一段数十米的桥面被冲断,这里原本是连接村子及清水河两岸的主干道。村民称一旁的烂尾景区留下松散土坝,成为此次防汛破口。(邓宗弘摄)


天气渐凉,北京7.28暴雨洪灾地区民众如何度冬备受外界关注。本报记者近日探访重灾区密云太师屯镇,可见道路和水电陆续恢复,学校如期开学,只是河边断桥、烂车,屋内泥渍、水线,还有在众多倒塌的红砖房,告知洪水曾经来过。在曾没顶的葡萄园村,沿河大片村屋损毁,村民慨叹没有资金翻修,有年迈户主已离开,「估计以后也不会回来了」,倒塌的房屋变「遗址」。

明报记者 陈灏

现年70岁的葡萄园村村民冯恩继,在这次洪水中失去房子。那是由两座平房组成的村屋,其中一座是一厅两卧,另一座则是厨房、饭厅、厕所和杂物房,一家人住了40年。

今年大暑过后,北京连续7天落大雨,密云区山洪暴发。7月28日清晨,流经太师屯镇的清水河流量飙升至平时的1500倍,洪水涌入镇区,位于河边的葡萄园村首当其冲,包括村内的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被淹没,31名行动不便长者溺亡。

自家沉降成危房 重建需40万难负担

洪水退后,冯恩继回家查看,发现客厅和卧室地面出现10几厘米的沉降,成为危房,必须推倒重建才能住人。冯恩继估计,重建耗资至少要40万元(人民币,下同),坦言无力负担,「70岁的人还要想这些」。

北京官媒上月披露,密云区已争取到中央、市级资金1.2亿元,重点保障灾后应急恢复、受灾群众安置救助和应急抢险等工作。密云区国资委近日向葡萄园村捐赠5万元专项援助资金。不过,对灾民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自租旅馆过夜 白天回家清杂物

据初步统计,密云全区17个镇162个村受灾,逾3.1万间房屋受损,全区约11.3万群众受灾。冯恩继表示,当局灾后曾将居民集中安置一段时间,又提供饮用水、乾粮等物资,但不包括现金援助,他现在租旅馆过夜也是自掏腰包。

由于旧宅不能居住,冯恩继和妻子目前白天回家清理杂物、盘点损失,又清出一个房间午休,还能在家中用煤气罐生火煮饭,到晚上才回到镇上租住的旅馆睡觉。最近村里恢复部分水电供应,冯恩继便将洗衣机修好,在家中清洗晾晒衣物和被褥。冯恩继表示,两个女儿只是偶尔到村里探亲,已经和孙儿各回各家。

并不是所有受灾村民都像冯恩继一般坚守家园。冯恩继的邻居年逾八旬,洪水后被住在密云城区的子女接走,再也没有回来过,其屋内仍是洪水退后的一片狼藉。「估计以后也不会回来了。」冯说。

区委书记视察促保证供暖过冬 「一年基本恢复」争早日开工

白露登场,寒气增长,灾民关心重点是灾后重建计划及进展。目前在太师屯镇葡萄村一带,有许多工程车辆停靠,亦有工人在烧焊。在一间名为「丘比特葡萄酿酒公司」的厂房外,挂有「青年突击队」横额,现场消息指,灾后工作项目指挥部在此办公。记者采访时,酒厂员工警告不要在此拍摄。

村民说,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上月中旬曾来受灾严重的永安小区视察,当时强调,要保证小区居民过冬供暖,「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余卫国到来之前,《北京日报》也曾宣传,专业团队已赴灾区开展摸底调研和项目谋划,重点谋划储备保障农村生命线畅通的「应急保通(公路)」项目、「一年基本恢复」项目,力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早立项、早开工。

北京水灾重建早有经验。2023年夏季北京房山区、门头沟区洪灾处理方案同样为「一年基本恢复」。2024年,门头沟原址修缮重建房屋全部完成,异地重建安置全面启动。

为赶在冬天来临前完成基本修缮,密云区受灾各村镇近日陆续展开重建工作。区委宣传部9月11日对本报表示,太师屯镇灾后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当地学校已正常开学。与太师屯镇相隔26公里的不老屯镇,官方13日通报房屋修缮重建日前启动。据了解,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等市属国企,将是重建工作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