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9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按年升幅扩大至8.3%,胜市场预期的6.6%;进口增速亦明显加快至7.4%,远高于预期的1.8%。(法新社)


中国效碢总署公布,9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按年升幅扩大至8.3%,胜市场预期的6.6%;进口增速亦明显加快至7.4%,远高于预期的1.8%。贸易顺差录904.5亿美元,少过预期的980.5亿美元。美国加徵关税下,出口美国连续第六个月录双位数跌幅,分析指出,中美贸易谈判仍存变数,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转型,加上对东盟、欧盟的出口增长,均有助降低美国市场下滑的影响。但由于基数效应及关税因素,预期中国第四季出口增速将放缓。明报记者 黄志伟
按地区划分,9月输往美国的出口按年跌幅收窄至27%,不过,美国在中国出口总额所占比重由2017年的19%,降至今年首三季的11.4%,显示中国对美出口依赖逐渐下降。同时,对东盟、欧盟的出口分别增长15.6%及14.2%(见表1),惟按月下滑6.1%及7.1%。输往拉美、非洲的出口分别上升15.2%及56.4%,其中非洲出口按月增20.3%。值得留意的是,对香港出口金额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并超越美国。大新金融集团首席经济及策略师温嘉炜指出,欧洲和拉美等市场需求回升,加上经香港转口大幅增长,有助抵消直接出口至美国的跌幅。
输往港金额超美 近4年高
从出口商品看,以金额计,9月船舶出口按年增42.7%、集成电路升32.7%,汽车升10.9%。然而,关税影响在部分商品显现,例如玩具、鞋类和服装等出口额分别跌28%、13.3%和8%。另一方面,9月从东盟进口按年微跌0.9%,欧盟增9.4%,美国则下跌16.1%。从日本、韩国和台湾的进口分别上升20.9%、13.1%及7.6%;从香港的进口增逾3倍。按进口商品类别,铁矿砂、铜矿砂、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升幅支撑9月进口,而电子类商品的增速也较快,例如集成电路升14.1%(见表2)。野村指出,人工智能(AI)需求推动全球科技产业处上升周期,有利集成电路进口,而且进口商为弥补因暂停采购美国大豆造成的供应缺口,故提前备货使大豆进口增长。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表示,第四季进口增长将受惠于低基数效应,但若内需未如预期复苏,增速或自9月高位回落。
进口升7.4% 远高预期
野村提到,今年中秋节较去年延后,或推动了9月的生产与出货活动,但由于高基数效应及全球贸易壁垒影响,预期中国第四季出口增速将放缓。尽管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但该行认为中美元首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仍可能会面,并有望再度达成协议。宋林则指出,中国出口至美国比例下降,且出口商品结构转型,对美市场依赖度有限。同时,今年人民币汇率稳定及美元走弱,导致人民币兑其他货币有所贬值,亦有助支持中国对其他经济体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