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后巷」污糟鼠群大迁徙 市府无权处理附近业主受够(图)

发布 : 2025-10-2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屋主恩列蒂在Ellen Avenue旁拥有物业,但背后那条巷又脏又乱。(CBC)


【明报专讯】多伦多市肯盛顿市场(Kensington Market)一名屋主表示,已受够了自家后巷老鼠群在夜间出没,希望市府尽快清理位于她物业后面的Ellen Avenue;但这条巷道并不属于市府,是多市内众多所谓「孤儿物业」(orphan properties)之一。

屋主恩列蒂(Cristina Enrietti)表示,她在Ellen Avenue旁拥有3幢房屋,只是那条巷又脏又乱,「巷子里到处是针头和垃圾,白天偶尔能看到老鼠,晚上更有鼠群『大迁徙』」。

Ellen Avenue是多市「孤儿物业」之一。由于这些街道或小巷因历史久远、业主早已去世且无人继承,长期失修、无人管理。纪录显示,该巷最后一次易手是在1898年,而最后的业主于1922年去世,自那以后,便再无人登记为拥有人。

该区的市议员萨克斯(Dianne Saxe)表示,她正著手了解事件,并同情受影响的居民,但目前市府能做的很有限,因为「这块土地并不属于市府,市府无权擅自进入私人土地进行清理」。

叹年缴3万元地税未受保护

本地历史学者温恩(Adam Wynne)指出,肯盛顿区内至少有17处类似的「孤儿物业」,全市可能多达数百甚至上千处。他呼吁市府全面调查,并接管这些土地以便维护或再开发。他又表示,这些「孤儿地」其实可能是多市的潜在资源,但前提是政府得先知道它们在哪里。

房地产律师亚伦(Bob Aaron)指出,他在职业生涯中也遇到过数个类似案例。这类地产多建于19世纪,当时土地业主可自行修建小路供住宅通行,并在出售房屋时一并转让道路使用权。

恩列蒂知道这条巷子不属市府所有,但作为纳税人,她认为市府仍有责任保持社区环境整洁,「我每年缴3万元的地税,我理应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萨克斯表示,她正与市府工作人员合作,寻找解决办法,并研究应对更多「孤儿街巷」的长期方案。她希望未来在有新屋主开发邻近地块时,能自愿接管并清理这些街道。这是早期缺乏城市规划留下的遗产,多伦多有不少这样的地段,「既没人愿意接手、也没人愿意为其投保、更没人清理垃圾或铲雪」。而这些「孤儿街巷」几乎毫无经济价值,且大多被民宅环绕,既不能建造新物业,又无法出售;一旦有人将这类小巷登记到自己名下,就会收到地税帐单。由于这些街巷无法产生收益,市府也缺乏徵收与维护的动力。温恩指出,若市府接管其中一条,其他业主也会要求同等待遇,「那将成为纳税人的沉重负担」。这些地几乎没有价值,做登记只会浪费公共资金,最后可能只是放在档案柜里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