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琵鹭「脱濒」 来港越冬反减 全球破7000只改「易危」 观鸟会促检讨港下跌原因(组图)
发布 : 2025-11-0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黑脸琵鹭由1980年代全球不足300只,到今年突破7000只,经过多年跨国合作努力,成功逆转「濒危」命运。近日天气转凉,黑脸琵鹭已陆续抵港,部分于湿地公园栖息(图)。(锺林枝??o?J??

观鸟会总监余日东说,本港??u动保育黑脸琵鹭多年,公众对其认识增加,保护它们及其栖息地的意识亦有所提升,在人为干扰减少下,渐渐拉近黑脸琵鹭与人的距离。(锺林枝??o?J??

余日东表示外来物种海桑(河中树木)入侵后海湾多年,近年已蔓延至内陆的湿地及河道,围绕南生围的锦田河(图)及山贝河,海桑于岸边大量生长,部分达数米高,影响雀鸟觅食。(锺林枝??o?J??


【明报专讯】黑脸琵鹭成功「脱濒」,由1980年代全球不足300只,到今年突破7000只,增22.3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最近将黑脸琵鹭由「濒危」降级为「易危」,标志?跨国保育成果。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协调人、香港观鸟会总监余日东说,保育黑脸琵鹭工作未结束,国际正制订行动计划,确立长远保育蓝图(见另稿)。余又称,近年黑脸琵鹭在主要越冬地点数量上升,惟香港下降,认为需检讨原因,并采取措施,例如清除外来入侵红树海桑,以及在现有湿地??u行提升生境措施,以补偿因发展而损失的湿地,甚至提升环境承载力,冀日后来港越冬黑脸琵鹭数量回升。
明报记者 马耀森
过去30多年,经跨国合作及努力,黑脸琵鹭数量上升,由1994年被列「极度濒危」,至2000年降为「濒危」。余日东透露,IUCN早于去年上半年已建议直接取消黑脸琵鹭的「濒危」评级,惟惹来不少反对声音,有指此举会令人误以为该物种已毋须保育。至今年全球普查结果出炉,黑脸琵鹭数量升至逾7000只,IUCN遂降至「易危」。
两岸日本皆升 台原敌视变保育为荣
余说,黑脸琵鹭数目由1980年代末少于300只,到今年突破7000只,是跨国合作成果,包括各地??u行保育措施,提升湿地质素,守护黑脸琵鹭繁殖地及越冬地,扭转数量下降的命运,成果得来不易。以台湾为例,1990年代初期,保育与发展存在冲突,台南更发生枪杀黑脸琵鹭事件,引发社会对保育黑脸琵鹭的关注,在保育界持续努力下,促成设立保育区,也改变了居民对黑面琵鹭的观感,由最初视它们为「偷鱼贼」,到后来以保育它们为荣。
到港越冬占比两成变半成
事实上,近年内地、台湾及日本等黑脸琵鹭越冬数字持续上升,今年台湾录得4169只,占整体族群近六成;其次是内地,占整体约23.6%;第三位是日本,占整体约10.1%。香港虽仍是黑脸琵鹭主要越冬地区之一,但数量占整体比例却不断下降,由1990年代高峰期逾两成(1997/98年占23.8%)一直下跌至今年仅约5.4%。
海桑侵河道阻候鸟觅食 吁政府清除
对比邻近地区,仅香港黑脸琵鹭数量下跌,余日东认为应检视原因,「哪些地方可以做好些?如佾x??升现有湿地的生物承载量,为黑脸琵鹭提供更多食物?」他说香港湿地有限,「再划多些(保护区)不是不可以,但始终都是有限」。
现实是将来后海湾湿地面积会因发展而缩减,现有湿地质素近年亦下降。余称近年后海湾面对外来红树海桑的威胁愈来愈严重,除米埔有计划定期清除海桑,内陆河道如南生围于短短四五年间,河边已长满海桑,因生长快速,部分河段的海桑高度达数米,阻碍鹭鸟及鹬类雀鸟觅食。余称海桑在河道生长,数量甚多,需政府介入,派员定期清除,让河道恢复原来生境。他又说,改善河道水质亦有助改善生境,「鱼多了,雀鸟食物自然增加」。
「脱濒」意义重大 证跨国保育成果
同样邻近后海湾的新田,当地鱼塘亦是黑脸琵鹭越冬栖息地,新田科技城项目需填平近百公顷鱼塘,政府计划于毗邻成立湿地保育公园。余日东认为将来成立的湿地保育公园可透过一些措施,例如调节水位及在鱼塘养殖不同鱼类,以提升湿地的生态功能及承载力,吸引黑脸琵鹭栖息。
余日东说,今次黑脸琵鹭成功「脱濒」,其实有更重要意义,「证明只要肯付出努力去保育一个物种,即使是极度濒危,仍有机会取得成果」。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