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批根据月壤成分配制出模拟材料,热压成砖的「月壤砖」完成太空实验。(央视画面)
经过为期一年的舱外暴露实验后,首批用于月球表面建造研究的「月壤砖」样品,14日随神舟21号飞船返回地球。科研人员近日经过开盖检测,确定首批「月壤砖」样品状态良好。
央视新闻报道,此次返回的编号R5样品共有34块「月壤砖」,总重约100克。刚刚历经了一年时间的太空辐射、大温差等极端环境考验。这批模拟「月壤砖」由科研团队根据真实月壤成分配制出模拟材料,采用热压烧结、电磁感应烧结和微波烧结3种成形工艺制成,抗压强度是普通砖的3倍以上。
「月壤砖」的太空之旅主要验证三大关键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抗辐射性能。科研人员还在地面进行了一系列同步实验。
嫦娥6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曾表示,嫦娥6号著陆区月壤「似乎稍微黏稠一点,还有点结块」。
《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科学家对此研究,通过对月壤样品电脑断层扫描,发现相关月壤的颗粒是最细的,但形状却反而更不规则、更不圆润。
这种「又细又糙」的颗粒特性,提升了摩擦力、分子间作用力、静电力的贡献,产生更高休止角(颗粒物堆积形成锥体时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反映了颗粒的流动性),造就了其更高黏性特徵。这一研究成果11月24日在《自然·天文》在线发表,将为月球基地建设、月面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关键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