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收费瘫痪青马 运署被轰仓卒 署方认有不足拒暂缓 称司机未全熟悉(组图)

发布 : 2017-8-2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运输及房屋局长陈帆(左)傍晚与署理运输署长李萃珍(右)到青屿干线收费广场视察,听取署方人员讲解。李表示昨日的车流量与署方估算相若,但承认有可改善之处。(苏智鑫摄)


【明报专讯】昨天是青屿干线实施双向收费后首个工作天,因部分收费亭未完工,早上繁忙时段往机场方向只开放了6个收费亭,交通因而极为挤塞,车龙一度扩散到屯门三圣村。署理运输署长李萃珍表示昨晨车流量与平日相若,承认「有地方可做得更好」,例如可调整工程范围对出水马位置,令驾驶者切线时更顺畅,又表示「始终是第一个工作日,发觉不是每个驾驶者都熟悉」。有研究交通政策的学者认为,6个收费亭明显不足,并质疑部分收费亭仍用人手收费这种「古老方式」。多个政党批评运输署配套不足,推行仓卒,促请暂缓实施双向收费,但运输署坚持继续推行新安排。

青屿干线原本采用单向收费安排,即驾驶者驶经青屿干线往机场方向时毋须缴费。当港珠澳大桥今年底通车后,青屿干线将不再是进出大屿山的唯一道路,为免驾驶者多付或少付一程费用,运输署遂于周日起实施「双向收费」,即车辆驶经大屿山缴费广场往返方向均须缴费(各15元),为大桥通车作准备。

早上塞逾3小时 车龙至屯门

昨天是实施双向收费后首个工作天,在早上繁忙时间,青屿干线往机场方向近收费站约8时开始挤塞,出现长长车龙,龙尾之后排到屯门公路,青衣北岸公路往青马大桥方向亦受影响;大榄隧道往九龙方向更一度实施间歇封闭。

昨早约9时40分,本报记者从青马大桥龙尾塞了约25分钟到达收费广场。现场所见,收费广场往机杨方向原有11个收费亭及1个备用收费亭,当时开放了4个人手收费亭,及2个自动收费亭;中间13至17号的5个收费亭则为工程范围,暂停开放。至约10时,运输署加开1个人手收费亭。挤塞情况持续3个多小时,运输署上午11时39分宣布,青屿干线往机场方向的交通恢复正常。

傍晚时分,运输署再新增1个人手收费亭,令收费亭总数增至8个。另本报记者观察所见,备用收费亭亦改为巴士专用收费道。

运署致歉 称车流与平日相若

早上大塞车期间,不少前往机场工作或乘飞机的市民及游客行程均受阻。任职空中服务员的林先生因塞车迟到半小时。他7时55分从天水围出发,8时10分到汀九桥已开始塞车,最终9时半才抵达机场,较平日多花1小时。他批评运输署早已宣布实施双向收费,但至今仍未有相关配套。他担心增加新收费亭前,繁忙时间交通会继续挤塞。

李萃珍及运输及房屋局长陈帆,昨傍晚繁忙时间到青屿干线收费广场视察。李萃珍对昨早造成乘客不便感到「不好意思」,她称昨早青屿干线的车流量与平日相若,亦是署方估计之内。根据运输署数字,今年5月青屿干线平均每日车流量为89,180架次,往机场方向为44,590架次。

收费亭至傍晚由6个增至8个

李萃珍表示,往机场方向收费亭昨天已由原来6个增至8个,相信驾驶者熟悉新收费安排后,加开收费亭至8个足以应付车流量,「始终是第一个工作日,我们发觉不是每个驾驶者都熟悉,即使收费员也要时间习惯,希望随著运作多些日子,运作会畅顺」。

学者:宣传不足 收费亭明显不够

身兼香港运输研究学会资深会员的熊永达认为,运输署昨早只开放6个收费亭,明显不足以应付车流量,加上当局宣传不足,驾驶者不适应新收费安排,酿成大挤塞。

根据运输署文件,更换收费亭工程料年底才竣工(见另稿),对于有意见称应待安装完收费亭才实施双向收费,李萃珍说会出现部分车道加了收费亭但长期不需收费的情况,将造成道路安全风险。她说青马大桥1997年通车后,1999年曾设置收费亭但毋须收费,「司机不熟悉,有犹豫,不知道是否要停车」,导致20多宗交通意外。她表示馀下3个收费亭料需两三个月安装,当局将压缩工序,加快完工。

■明报报料热线: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