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者深信技术可行 成本平地相若 麦齐光撑货柜码头上盖建屋(图)

发布 : 2018-1-1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工程师学会前会长周明权昨表示,初步构思会在葵青货柜码头上方兴建大型平台,并会在平台上建楼,平台下则继续现时的码头作业。他指这种「一地两用」的建筑技术已十分成熟,过往本港亦有不少在地铁站或维修站上盖发展建屋的经验。图为有关建议的构想图。(受访者提供)


【明报专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去年起讨论15个土地供应选项,包括重置葵青货柜码头及发展码头上盖的可行性,但小组认为方案需时极长、造价高昂,且难度极高。最先倡议方案的工程师学会前会长周明权昨表示,本港1970年代起已在地铁站上盖建屋,在货柜码头上盖建屋技术上可行,发展成本亦与平地建楼相若。发展局前局长麦齐光亦开腔支持方案。

发展局资料显示,葵涌货柜码头占地279公顷,若全数用作建屋,发展规模约相等于16个美孚新村或9个太古城。周明权昨在一个分享会上称,目前不少大型屋村均建于地铁站或维修站上盖,这种「一地两用」建筑技术已十分成熟,料可容纳数十万人入住。

相当9个太古城

麦齐光说,葵青货柜码头位处市区及临海,方便运送预制组件建屋。他举例,火炭港铁车厂上盖已发展为私人屋苑骏景园,认为码头上盖建屋同样可行,「个人认为是很值得研究」;但他认同由规划至落实发展,需时逾10年以上。

周明权指出,葵青货柜码头涉及面积大,要分阶段发展,初步构思是在码头用作摆放「龙门架」位置、即楼底约50至60米高兴建大型平台,再在平台上建屋,认为从工程技术及结构均切实可行;至于码头沿岸用作装卸货柜的位置则会保留。他认为在上盖建屋的发展成本与平地相若,「看不到任何理由成本会特别高」。

对于有意见质疑码头24小时运作的噪音会滋扰居民,周认为可透过更改楼宇设计及规划著手减低噪音。他承认方案需由政府牵头,涉及的补地价及更改土地用途等问题要由政府与葵青货柜码头业权人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