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过年习俗不同 饺子年糕祈福互通
发布 : 2019-2-0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明报专讯】春节之际,南北各地传统习俗不同再次成为话题。东方文化中,求安祈福恭祝发财却各地互通。只是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有报道说,中国人过年求财运南北却大不同。
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里,除夕夜要全家围炉,除了吃团圆饭之外,南北方餐桌上的必备菜肴还有地域之分。原来,北方人的餐桌上一定要有「饺子」(水饺)、南方人则吃「年糕」,其意义均是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发财。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引述中国官方媒体采访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指出,饺子大约来自唐朝的西域,是一种带馅的面食。宋代称「角儿」,有不同的内馅,尚属点心一类。到了元代改称「匾食」,明朝也是一样,并开始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吉祥食品。「匾食」进入明代宫廷被称为「水点心」,清代称点心为「饽饽」,除夕包水饺,叫「煮饽饽」。
据报道说,以前过春节的饺子内馅大致分为羊肉白菜馅,通称「荤饺子」;猪肉青韭、菠菜馅,通称「大馅儿混沌」;乾菠菜白肉汤馅,通称「汤饺子」;各种油炸素货加白菜拌成的素馅,通称「素饺子」。随著时代演变,如今饺子内馅的种类也愈来愈多。
据罗澍伟提到,饺子成为北方除夕的「标配食品」,一方面因为饺子本身味美,中国民间有「饺子就酒,愈喝愈有」、「好吃不如饺子」等说法。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饺子具有「文化象徵意义」,饺子是时间的象徵物,新旧年度的时间交替在午夜子时,正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吃饺子表示辞旧迎新,除旧布新。
加上后人赋予饺子「更岁交子」之义,「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当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还象徵著「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专家介绍说,年糕则取其谐音「年年高」之意,因此,南方人在除夕有必吃年糕的风俗。罗澍伟表示,年糕的样式也很多,颜色更是不少,特别是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徵金银财宝,寓意新年发财,财源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