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家长入侵大学?(图)

发布 : 2019-6-2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现今不少孩童打从牙牙学语到上幼稚园,到上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阶段,父母的身影从未间断。究竟父母「多做一些」,把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抑或「少做点」,放手让子女自行学习,才是对孩子的成长较有利呢?学界对此议题仍未有很清晰结论,而且不同家庭情#各异,难以一概而论。

香港教育心理学家伍斐然几年前针对中国内地及香港社会的华人家长,以及美国、欧洲及非洲裔家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过度专注子女的管教方式会适得其反。该研究建议,关注子女的程度需要一条健康的界线。社会舆论也普遍认为,父母不该过分操控子女成长,尤其是当子女升读大学,家长应懂得放手让子女自立。

对子女付出 未因入大学完结

但如何订一条健康的界线,很难说得准。反正今时不同往日,事实上在许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密集式」养儿法(intensive parenting)早已成为主流。基本上只要父母认为自己可以应付得到的,也会为子女尽力提供适切的帮助,好让子女在升学择业上获得优势。现在许多中产家长对子女的付出,未有因子女成功入读大学而完结。

同时,愈来愈多学校也认识到父母参与的重要,不少过往一般被视为学校的职能也转移到家长身上,甚至近年一些高等学府也寻求与家长建立伙伴关系。当大学遇上「怪兽家长」已是见怪不怪的事情时,许多人不禁对此摇头叹息。

不过,也许令不少人出乎意料的是,事事为子女张罗的「怪兽家长」对子女完成学位是相当重要的。美国社会学家Laura Hamilton曾在美国一所非顶尖大学进行实地研究,访问了41个家庭,以探讨来自不同背景的父母参与如何影响他们女儿四年的大学生活。研究仔细地阐述,女生在大学阶段由当初适应期以至毕业后投身职场的过渡期上,均需要父母大量的财政、情感及日常打点照料等的支援。

受惠父母财政投入 较少辍学

Hamilton另一个研究利用美国90年代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高等教育数据,剖析父母的财政投入如何影响就读高等教育课程的子女的GPA(成绩平均绩点)和学位完成率。调查结果有点吊诡:父母的财政投入虽然会减低子女的GPA,但却能增加子女成功毕业的概率。过去有评论指出,父母提供更多财政支持,只会减低子女学习动力。

惟Hamilton认为,学生其实是奉行「满意决策模式」(satisficing model),即他们一方面不会盲从父母意愿把财政资源最佳地运用在学业成绩上,但另一方面他们仍尽量善用父母给予的财政资源让自己的表现符合学校多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拥有父母资助的大学生不一定是高GPA的,但毕竟他们「受惠」于父母的财政投入,因而较少辍学。

无论如何,家长参与子女大学生涯,在程度、形式上或有所不同,但大抵上已成一个难以逆转的趋势,而且也不一定是负面的事情,社会大众不必因少数人的过分行为而妖魔化所有其他家长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谈「应不应该」的同时,也许也是时候仔细想想,家长可以在高等教育上扮演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