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中国从韩国接回117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及遗物。在渖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将遗骸棺椁护送至军用车辆。(新华社)

9月27日,多名志愿军遗属携带鲜花迎接第七批在韩志愿军遗骸回国。(郑海龙摄)
内地当局将在本月底高规格举行抗美援朝纪念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亦料会亲自参加,并向「抗美援朝」的老兵颁发纪念章。9月27日,大批手持横幅和鲜花的民众,在渖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外肃立。随著运送志愿军遗骸的军用卡车驶入视野,数名志愿军后代不禁放声大哭。数据显示,约有18万志愿军的遗骸仍在韩国和朝鲜境内。有家属希望当局完善整理在外国牺牲的志愿军名单,以方便家属祭奠。协助志愿军遗属的志愿者(义工)也希望当局能帮助确认志愿军老兵身分,让他们享受应有的国家荣誉。
抗美援朝纪念馆研究员张中勇表示,从上世纪末开始,纪念馆通过民政部下发通知,同时除西藏外,派员到全国480多个地级市的2670个县区单位,从地方最基本的县区民政局烈士名单里面,逐一核对,于2006年公布志愿军直接战斗牺牲的人数为183,108。该数字与北京军事博物馆公布志愿军烈士数字琣X,也是目前最权威的数字。
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在2012年8月17日曾发表文章,引述从事志愿军烈士考察10年的志愿军老兵曹家麟的采访称,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牺牲183,000多人,除运送少数团级以上干部和著名战斗英雄遗体回国并葬在烈士陵园外,约18万烈士安葬在异乡。曹家麟曾走访当年负责志愿军烈士陵墓建设的原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助理员刘秀峰。据刘回忆,他从陵园筹建到1957年奉命回国,一直负责烈士安葬工作。
建有烈士陵园墓地完整档案
根据志愿军政治部要求,所属部队均建有完整烈士陵园墓地档案,包括每个陵园墓地均印制《陵园墓地埋葬情况登记表》,其中有陵园位置图、烈士墓地安葬分布图、安葬顺序、编号和名册,亦以师为单位绘制陵园墓地位置分布图。目前这些档案资料很可能存放在解放军档案馆。
志愿者孙小姐对本报称,安葬朝鲜的志愿军烈士虽然在朝鲜受到高礼遇对待,但对于烈士家人而言,如何查找安葬地点及赴朝祭奠却是问题所在。帮扶志愿军老兵多年的孙小姐称,他们一般在网上接到一些志愿军烈士后代的请求,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查证核实;确定先人安葬地点后,协助家属以旅游名义赴朝拜祭。「但是这些前往拜祭的人,很多已经50多岁了,对其中很多人而言,往返路费不菲且舟车劳顿,很可能一辈子只能亲自祭奠一两次而已。看到那些回程时家人落寞的神情,总是感到很无力。」
9月27日,由韩国被迎接回国的117具志愿军遗骸中,3具遗骸有随身印章,其亲人可迅速辨认,其他绝大多数遗骸已不能辨认相关信息。今年4月成立的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将在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中,采集烈士资讯,建立资料库;同时建立烈士家属的资料库。在两个资料库比对仍不能找到遗属的DNA资料,会放入公安部信息库中作进一步比对。
义工望帮老兵确认身分 助享荣誉
孙小姐认为,这是近年官方的一大进步,「其实有很多志愿军老兵很可怜,因为搬家或种种原因丢失相关证据,我们到当地民政部门要求查询档案,也往往吃闭门羹,当地回应称暂时没有志愿军老兵的帮扶政策,不敢帮助老兵们查证身分,担心老兵的后代到政府闹事要待遇。」孙小姐称希望退役军人管理部门能够帮助这些老兵确认身分,给予他们一个本该获得的国家荣誉。
为迎接志愿军遗骸回国,从四川专程赶到渖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蒲先生表示,虽然不知本次被移交的遗骸与外公张朝武是否有关系,但家人还是希望他能到现场献上一束鲜花寄托哀思。另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志愿军烈士家属表示,家中只知爷爷被安葬在朝鲜,但并无具体陵园消息,直至父亲过世也未能有亲自拜祭的机会。他希望当局能够将在朝鲜牺牲的所有军人姓名,即便不能寻获忠骨,也要镌刻在渖阳烈士陵园纪念碑上,供家属拜祭致意。
明报记者 郑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