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构办山寨大赛敛财

发布 : 2021-4-1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上周四,一家文化公司举行「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承诺只要向培训机构缴纳1.2万至1.5万(人民币,下同),即可保证拿到市级比赛一等奖云云。事件经央视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资料显示,由2016年至今,这项山寨赛事已以每两个月一次的频率,举办了31届赛事。

花钱可得奖

前几日,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见识到这些山寨大赛的操作模式。亲戚家的一个小孩因参加「中国少儿艺术之星」天津分赛区选拔,家长请亲朋在网络投票。戏剧性的是,前3名的家长与关联人士,居然与记者一名在天津工作的亲属在同一个微信群,于是家族群中除不断拉票外,还有现场直播前3名选手的拉票手段。最终比赛居然用直播打赏刷礼物的方式操作评比结果,前3名角逐者因未刷礼物,很快因为票数异常被冻结投票。根据亲戚的实时线报,获得第一名的选手花了1200元,连刷4个虚拟别墅,累计2000分胜出。山寨大赛的敛财手段可见一斑。

事实上,除上述赛事外。早在2013年,教育部曾揭露过山寨「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后又曝光「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大赛」,主办者「中国艺术家协会」和「中国教育事业促进会」也被揭是山寨协会。举行「叶圣陶杯」大赛的机构,同时也举办「国际青少年英语大赛」、「语文综合素养大赛」、「趣味数理科普知识大赛」等。这些大赛无一在教育部全国竞赛活动名单内。

早前,北京三中院公布一宗案件,通州一家培训机构谎称可以带孩子去国外游学和上央视表演,收取40多名家长食宿费等1200多万元,平均一人至少要30万上下,最终不足30岁的主脑被判12年,可是家长为何愿意为孩子的「兴趣」投入如此高的费用呢?原因就在于内地教育资源不平衡,有的学校特别是一些重点学校,会将孩子的获奖证书、比赛作为招生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学生也会因履历漂亮,在升学择校或毕业工作时获得更好机会。这些山寨比赛,正是看重了这点,才能遍地开花「圈钱」。

明报记者 郑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