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一定要从小培养?(组图)

发布 : 2022-9-0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图一



图二


早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学者已开始研究创造力(creativity)。尽管至今对创造力仍未有清晰的定义,但大家都认同当年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创造力包含多种能力,如: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等。

创造力是否某些别具天赋的幸运儿才拥有呢?当然不是。创造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只要家长和教师能适当诱导,便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虽然创造力未能即时帮助孩子在考试取得佳绩,但它不但可以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还可提升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加强内在学习动机,增强从多角度探究问题和解难的能力等,对孩子的长远发展肯定有帮助。以学习语文为例,如能结合创意教育与语文学习,例如:把识字变成纸牌游戏,便可将枯燥和重复的死记硬背,转化成生活化的高效能学习活动,孩子便可在不同情景应用所学。

何时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黄金期?学者并无一致的见解。我认为只要家长和教师愿意担当孩子创造力的促进者,不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时机都是适合的。

SPIDER连结6种创意元素

英国学者Graham Wallas指出创作历程可划分为4期:准备期、孕育期、豁然期及验证期。在活动中,我们强调家长和教师要对处于创作准备期和孕育期的孩子有耐性,因为孩子需要时间按个人喜好观察对象、列出资料、整理分析,以及思考和弄清疑惑之处。这时未见成果是很正常的,家长和教师要给孩子信心和空间探索未知的事物。当小朋友步入豁然期,灵感涌现使孩子顿悟,豁然开朗,自然会顺利解难。

如果家长和教师想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可以参考以下我称之为「SPIDER」的6种成功元素:

SPIDER的中文是蜘蛛。这6种创意教育成功元素就像蜘蛛织网般互相连结,交织出无限的创造力。相信大家都能从字面上理解敏觉力、好玩、探究和冒险精神的意思;对话式阅读即是由孩子担任讲故事者,家长是主动聆听者及发问者,以对话般的方式阅读。心理安全环境是营造安全感和气氛轻松的环境,例如先让孩子分享感受,令他们感受父母的爱与包容,不用担心自己不被接纳。

总括而言,在孩子日常语文学习活动中加入更多创意教育元素,让他们发挥创造力,这对教师、家长和小朋友来说,都是趣味盎然的宝贵经验。

0至1岁婴幼儿的视觉发展

视觉是婴幼儿成长的重要一环。随#日渐成长,视觉发展会连结其他感官,进而促进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婴儿在刚出生时视力有限,只会看到18至25厘米内的事物,以及只能分辨黑、白、灰3种颜色。

到了5至6星期大时,双眼才有聚焦能力,可以把目光集中在某一点上。父母可留意他们会否望向柔和的光线或在近距离看到父母的脸。

分辨颜色 训练聚焦及追视

到出生后两个月, 他们可清楚看到父母、玩具和较远的距离,也能分辨较鲜艳的颜色;他们见到父母时会微笑。

在3至6个月期间, 他们开始有追视的能力,眼睛能跟随物件移动,继而带动头部和手脚移动,但要留意宝宝的双眼能否同时向同一方向移动。父母可让宝宝看各种颜色的水果 (图一)或婴儿床吊饰等,既可促进其分辨颜色的能力,亦能训练双眼的聚焦力及追视能力。此外,父母亦可抱#宝宝到家中不同的地方看一下不同的物件,引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用手去触摸东西,发展手部的肌肉。

与宝宝互动 促进感官发展

在出生后6个月,宝宝开始能够坐立和四点跪,视野更为广阔。俗语所谓「眼见心谋」,宝宝见到远处的东西想抓玩,诱发爬行及把玩东西,带动四肢及手眼协调的发展,而立体感及分辨远近的能力亦渐渐建立。6个月至1岁期间,他们开始认人及模仿他人的表情和动作。到了1岁后,孩子的视觉发展已成熟,对空间、距离、大小等具判断力, 且能清楚看到旁人的脸孔和轮廓。父母可与孩子对坐在地上,相互滚动或抛接皮球(图二),更可增加难度,相互爬行推接皮球,除可进一步加强追视能力、手眼及四肢协调外,更可强化躯干及四肢的肌力。所以在疫情下,大家都需要留在家中,父母和宝宝的互动便很重要。当疫情稳定后,父母便可带宝宝外出,让他们看看外面的环境及不同的人,促进他们的感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