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close-up:咖啡渣种菇 ??u广可持续种植(组图)

发布 : 2023-3-3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Russell的菇场日产约10公斤菇,包括榆黄菇(图)、凤尾菇和牡丹菇。



除了种菇,Russell会用种菇后剩下的废料当作肥料种椰菜(图)、番茄等。



Russell的宗旨是用本地材料种菇,希望日后扩充菇场规模后有更多资源??u广本地种植的理念。



种菇时菇包会经高温加热及消毒,现场飘起阵阵咖啡味,Russell指给我们看开始生长起来的菌丝。





【明报专讯】蚝菇是常见的食用菇,在街市及超级市场随处可见,你可知道每一颗菇背后要花多少资源和时间种植吗?2017年创办菇菌场「香城遗菇」的Russell,本?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用回收物料种植蚝菇,近月更开办工作坊教授制作菇菌的种植包,向大众传达可持续及本地种植的概念。

文:曾卓盈

图:刘焌陶

「香城遗菇」以回收如咖啡渣等废物,再种植菇菌为创业意念,Russell说种植是他从小到大的兴趣,后来投身社会才开始将兴趣发展为事业。芸芸植物中,他为佾x??选择种菇?「因为香港土地面积小,而且将郊野地带开发成农地会破坏环境,所以当初想以水耕、室内种植方式发展,后来考虑到水耕种植需要严谨的无菌环境、较多水资源、人工光照等,碳排放较高」,在种种计算下,种菇最符合经济及环保原则。

先到台湾考察进修 家人由担心变支持

经营菇场前,Russell曾经到台湾观察当地农场,了解有机耕作的理念和实践方式,亦曾到英国修读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的硕士课程,不过Russell表示,课程较少提及实际耕作的技术及农业知识,所以经营菇场时要自己多花时间尝试摸索。Russell及后在屯门蓝地的自家园地改建菇菌场,经营菇场至今已踏入第六个年头。

为节省成本,初种菇时Russell「一脚踢」处理大部分工作,包括制作菇包(菇菌种植包)、采菇及包装销售等。随?菇场发展逐渐稳定,原本担心他的家人渐渐支持他的决定,更会帮忙包装乾货、清洁工场等。为配合不同阶段的发展,他现时尝试将部分工序分配给兼职员工,让自己有更多时间扩充事业,如开办工作坊教授制作菇包、市场摆卖等。

登记菜场被拒 举办农墟成本高

能长远发展菇场是Russell的心愿,惟他认为现时本港农产品的发展阶段仍?x??雏型,大家正摸索如何获利。以举办农墟为例,虽然农夫能直接与市民交流,??u广自家农产品,但Russell指出,举办农墟成本高,因农户要「一脚踢」兼顾种植以外所有销售、物流等工序。他指外地通常分工??u销,农场收成后会有批发商或机构来采购,统一销售,不过中间会牵涉利润分成问题。

近年政府重视农业发展,例如渔农自然护理署联同蔬菜统营处和菜联社早于2013年在屯门蓝地开设周日农墟「蓝地农墟」,供市民购买新鲜的本地菜。问到Russell有否参与时,他笑?摇头,说这类菜市集有入场门槛,首先要申请本地菜场登记计划,再申请加入信誉农场计划,然后向蔬菜统营处申请摆档,「但我连第一步也做不到,因为菜场登记资格只限种植蔬菜的农户,菇菌不是蔬菜,所以不获纳入菜场资格」。他曾与相熟农场合作在市集卖菇,但因主办方规定只能卖自家农产品,所以不消半小时已接到其他农户投诉,要撤走货品。

他指现时菇场发屾x??不需要政府太多帮助,但期望政府扩大菜场申请资格范围,并向农户同业提供更多农业资讯。

■经营菌场二三事

答:「香城遗菇」创办人Russell

问:《公民学堂》

问:现时最畅销的是什么产品?

答:新鲜菇。我们会分销到合作门市销售及批发给餐厅,剩下的菇菌大多会制成乾菇、菇粉出售。

问:经营菇场的成本很高吗?

答:因为我在自家园地种植,所以节省了租金,加上习惯自己装潢及制作耕作工具,如拉电线、安装门窗、髹油、调节菇场温度的电子系统等,全由自己一手包办,所以成本相对低。

问:创业至今,遇过最大的难关是什么?

答:在香港发展农业不容易,最初用了约一至两年摸索耕作模式,第三年开始掌握如佾x??制菇场的环境、挑选菇的品种、对外销售成品等,才有稳定的收入。现时最主要的难题算是销售方面,由于香港支援本土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狭窄,物流是主要障碍,新鲜菇必须冷藏,否则不耐放,很易变坏,而且人们对菇类需求较少,定价不能太高,物流成本较高,所以在平衡物流成本和定价上有困难,这也是本地农产品常见的销售问题。

问:你现时的目标是什么?

答:今年内会尝试与不同机构合作,期望研发更多菇类的加工食品如菇酱、素吞拿鱼酱等,现已开始物色合作伙伴;亦会开办更多工作坊、观赏团或手工班等。长远会考虑申请资助,因为市场开始有竞争,有内地集团、本地菇场营运,所以需要多点额外发展资源,例如扩充菇场规模、循环再造菇废(种菇后剩下的废料)、提高销售额和知名度等。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公民学堂 第0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