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防旱数十载 地膜污染成「地魔」(组图)

发布 : 2024-6-2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山东平邑县风大、雨少,许多农业用地被塑料膜覆盖,田间少见农户身影,只有地膜「兢兢业业」守护农民收入,长势较好的作物已戳破地膜,露出绿叶。(王佩凡摄)



地膜覆盖是山东非常普遍的种植技术,但记者到访当天,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已废弃地膜被掩盖在田里。(王佩凡摄)



农田里的塑料薄膜被使用后,多数并没有回收,部分地膜被焚烧到半途弃在一边。(王佩凡摄)


「中国用世界7%耕地,养活了世界20%人口」是中国对世界贡献的成绩单,这个「奇迹」背后,是技术升级、土地保护、政策推动等各方面在艰难维持。其中,目前每年在内地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00亿至1400亿元人民币、被视为「走不回头」的地膜覆盖技术,抗旱增收数十年之馀,对土壤的危害同样日趋严重。明报记者 王佩凡

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大省」,山东的县城与其他省份县城有所区别。车开进平邑县,目所及处皆是农业用地,大蒜、玉米、小麦等各式作物长势良好,田地处处被五颜六色的塑料膜覆盖,白色、灰色、蓝色、绿色,头顶的大棚、地下的地膜和金黄的麦穗、翠绿的玉米叶相互掩映。

有被弃原地腐烂 有遭烧毁

山东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西南部,县内85%面积是山区,气候特点是风大、雨少,气候乾燥,易春旱。近期北方高温乾旱,平邑县是其中一个典型受旱地点。因此,地膜覆盖是当地非常普遍的种植技术,但地膜用完即弃同样普遍。记者到访当天,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已经废弃的地膜,有的掩盖在田里,有的被焚烧到半途弃在一边。

农民称回收不划算 可降解版贵

天气炎热,田间少见农户身影,只有地膜「兢兢业业」,守护农民收入。现场有农户在发酵牛羊粪便做有机肥,打算种些玉米和辣椒,还有些经济作物,等成熟后出售。他的地里也覆盖厚厚的地膜,底下种花生和大蒜,长势较好的花生茎秆已戳破地膜,露出绿叶。该农户指著地膜说:「都用这个,铺了之后打上(农)药就不用管了,家里就留几个老头子除除杂草,年轻人能出去打工。」

地膜在北方农村常见,与山东隔著一个渤海的东北,使用地膜也是司空见惯,尤其是种植经济作物时,为保产控温,必须覆盖地膜。农户赵先生表示,种植蓝莓、草莓、烟草等经济作物时,为控制地温,增产保产,「每家每户都用」地膜,否则仅靠除草剂除不乾净杂草,需雇人拔草,人工费用太高。赵也指出,今年地膜每公斤10.6元(人民币,下同),自家种大豆、玉米这些粮食作物时不用,「用了地膜划不来」。

说到地膜去向,大家则显得有些抵触。记者询问知情人士之后得知,地膜用完,若洗乾净、晾乾,废物回收站的回收价格是每公斤1.5角钱,但把地膜运到河里清洗,耗费的人工、时间,不如农民到城里打一天零工赚得多,回收地膜就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勤快的农户会收集地膜当垃圾扔掉,但大多也让地膜直接烂在地里,还有人偷偷和秸秆等废弃作物一起焚烧。尽管近年可降解地膜研发成功,但使用成本过高,受访农民都表示:「谁用那玩意?」

政府早就知道地膜危机,为提高农用地膜回收率,国家2017年修订《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强制标准,规定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农业农村部2020年推出《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强调严厉打击生产销售非标准地膜、不按规定回收废旧地膜等违法行为。

回收站拒收 业界:无补贴即蚀

然而为降低成本,0.005毫米以下的超薄地膜仍充斥各地农村,5公斤地膜就可铺一亩地。即便农户把地膜送往回收站,也因含有杂质、处理成本高昂,废品收购站纷纷拒收。有塑料公司负责人透露,地膜循环回收利用业务除非有政府各种补助和优惠,或与大型种植国企(如烟草公司)合作,否则是赔本生意。但如今经济下行,补贴政策并不明朗。

采访中,农户都表示地膜虽然廉价,却能保温保湿保药效,十分有用。对地膜废弃在田地的副作用,农民不甚了了。北京一位长期关注地膜污染的环保人士指出,塑料地膜的透水、透气性差,使土壤自身功能逐渐退化,板结问题日益严重,令蚯蚓等可改善土壤结构及肥力、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通气性的生物减少,作物根部倘爆发虫害,作物将成片病变。

该环保人士不时会到农村与村民讲解不清理地膜的危害,其在乾旱地区实地调研还发现,土壤残存的地膜碎片会影响水分渗透,土壤含水量因而下降,削弱土壤的抗旱能力。而且残留地膜会影响土壤物理性状和正常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妨碍根系串通,影响正常水分和养分吸收,最终抑制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损农作物生长,导致减产。

研究料全国农田120万吨残留

地膜应用广,增产增收,却难清理、回收,年复一年,关乎农业经济安全的地膜逐渐变成「地魔」。

根据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去年10月公布的科研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刘学军团队研究全国土壤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残留发现,北方农田土壤MPs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而内地大部分农用塑料地膜即由PE制成。据估算,内地作物收获后,地膜回收率低于60%,全国农田土壤中残留约118.48万吨的地膜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