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之娱:「不可无」的光影记忆——《无中生有——香港电影美术及服装造型展全纪录》(组图)
发布 : 2024-10-0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无中生有——香港电影美术及服装造型展全纪录》编著:香港电影美术学会。
【明报专讯】「无中生有」在今天总是略带贬意,指本无其事凭空造作,潜藏欺骗、卸责或嫁祸的勾x??;「无中生有」也可以是创意的展示,如魔术师从空帽子取出小白兔,如建筑师在荒草地上树立新高塔,都有娱乐或实际的用途。电影银幕的长方黑框本无一物,要无中生有,就靠美术和服装造型的妙思与巧手。无中生有后不应尽归于无,很应该有人保存记录,让后来者纪念和参考。
历史藏于书 开卷自有得
香港文化博物馆与香港电影美术学会联合筹划「无中生有——香港电影美术及服装造型展」正是这样的尝试。那是2023年5月至9月的展览,是「香港流行文化节2023」节目之一。事隔一年,香港电影美术学会出版了这本《全纪录》,资料丰富,图录精彩,对喜欢香港电影、研究美术造型的读者来说,甚为珍贵。既是美术学会出品,装帧自然用心,又一山人担任书籍创作,图文设计上未算非常夺目,但特意选用牛油纸作封套,有朦胧美;穿线装订令400页的厚册更加结实,不易因翻页而破烂,左右书页之间也可尽展,让读者看得更加清楚。
光是书册漂亮,难以说是佳作,书本无法使人置身展览现场,真实看到道具和服装的质感,但可以令论述更加全面完整,包括展览的筹备过程、一众专家的特邀文章、展场剪影和电影海报集、多达60名学会筑梦人访谈、学会研究报告、策展人和参观者的感想等,读者随时翻页,掩卷思考,自有不同的得?。
《全纪录》不止是一场有时限的展览之纸本复制,好几位撰文专家不约而同提到香港电影美术指导一职的缘起,说明影史流变,正是要表现没限时的追踪和探究。卓男〈随「新浪潮」孕育出香港电影美术指导〉一文是重点文章,澄清谭家明执导的《爱杀》(1981)是「香港电影史上首部设有美术指导职位的电影」的说法之不足,强调「正确的说?x??该是『新浪潮电影将美术指导(Art Director)的岗位带进香港电影』」。由此讨论出发,再读到卷末一众新旧学会成员数十人的访谈和代表作品录,40多年努力的历史厚实感,就不比展出的各种珍贵设计草图、大小布景道具、传奇角色服装来得逊色。
追源启后 无中生有非是无
事实上,1970年代或之前的香港电影虽未有「美术指导」一职,但不少专职负责布景或服装者都达极卓越的水平(《全纪录》第118页的〈从前〉一章也有所述),例如由香港粤语片研究会客席策划的「穿梭古今.雕城镂栋——大布景师陈其锐、陈景森父子相辉展」节目(2012),就很有意思。在此之前,香港鲜有针对1950至70年代活跃的布景师的详细研究。香港电影资料馆其后出版《布景魔术师——陈其锐、陈景森父子的布景美学》(2013)一书,笔者有参与撰文,我对电影美术部门的关注可说是由那时开始。也许《全纪录》的出版,能唤起新一代对香港电影美术部门的关注和讨论吧。
既是无中生有,在电脑特效妙化无穷的时代,年轻人或许对虚构的魔法、太空、异境世界较有兴趣,但我还是更喜欢有历史感的布景和服饰。数近年的著名作品,如《明月几时有》(2017)尝试呈现二战沦陷时期的香港;《叶问外传:张天志》(2018)拍的是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的殖民地街头;《风再起时》(2023)写廉政公署成立前后的犯罪世界;《梅艳芳》(2021)再现1980年代繁华逐梦的港九风景,而今年最卖座的《九龙城寨之围城》则努力还原又重新想像八九十年代的城寨人、地和事。前述电影的美术设计,部分有收入《全纪录》中,观赏电影,再阅读制作过程,我们对香港的理解也可更深一层。
当然,电影不是历史考究,力求精细但不可能完全准确,却有机会成为下一代人的历史印象。「无中生有」的「无」非指空浮泡幻的「虚无」,可以是曾经存有但散失流逝后的「不可无」的集体意志。看《全纪录》,除赞叹各种电影美感和创意,也是一场场追源与启后的探究呢。
■陈广隆:中文教师,影评人,「香港粤语片研究会」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成员。著有《谁是金庸小说武功第一人?》
文:陈广隆
图:香港电影美术学会提供
(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