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收地发展 牛潭尾现考古价值地点 旧建筑最老逾百年历史 长春社:体现客家文化(组图)
发布 : 2024-11-2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63岁的张先生和他饲养的3只狗在攸潭美学校门前留影。他1960年代是学校学生,曾是童军,称当年每周都到附近的鸡公岭行山。(卢曼盈??o?J??
1960年代攸潭美学校学生比赛拔河。(《攸潭美学校纪念特刊》)
40多岁的黎志文是现任攸潭美村长,在村内土生土长,他促请发展局在下月村民大会交代迁出详情。(卢曼盈??o?J??
旧日攸潭美学校学生在操场表演体操。(《攸潭美学校纪念特刊》)
【明报专讯】发展局本月中公布牛潭尾发展建议,预留约127公顷土地发展大学城、第三所医学院等,最快2027年收地。文件未有提及文物保育,惟翻查资料,新发展区内至少有4幢逾大半世纪历史的古旧建筑(见表),其中属私人管有的维祥公祠建于清末,古谘会2010年曾讨论,最终确定不予评级。长春社高级公共事务经理李少文认为,受发展影响的攸潭美村是香港现存重要客家农地区,古旧建筑反映当时客家文化,质疑当局倘一下子铲平农地和旧建筑,恐做法「过火」。另外,发展局最新回覆表示,区内有一个具考古研究价值的地点及文化遗产初步评估辨别出具高考古潜力的地点,涉及两个范围。
明报记者 曾诺晞
发展局:考掘涉两范围 评估后订缓解措施
发展局回覆本报查询称,牛潭尾新发展区范围内有一个具考古研究价值的地点及文化遗产初步评估辨别出具高考古潜力的地点,涉及两个范围,但未透露详情。局方称收回土地及工程动工前,会由考古学家与古迹办商议,开展考古调查及发掘,以进一步评估,然后据评估结果徵得古迹办同意,订定并执行合适的缓解措施。
公祠建于清末 古谘会「不予评级」
牛潭尾位于元朗东北,由多条非原居民村落组成,攸潭美村是其一。由屯马线元朗站乘坐专线小巴,大约15分钟便会抵达攸潭美村口。翻查资料,攸潭美村自1905年便有人居住。发展局早前表示,村内约有500个在地构筑物,预计涉1300名居民。
清末1887年建成的维祥公祠位于攸潭美村西面。公祠属周姓家族私人拥有,墙身用石砖搭建,保留传统三角瓦顶,村民在重要节日会到访拜祭。建村初期村民以务农为生,公祠对出的空地便成粮厂保存农作物。
早在1990年代,古迹办挑选1444幢本地文物价值较高的建筑物组成名单,方便日后深入调查和评估。翻查古谘会文件,维祥公祠在名单内,2010年被确定「不予评级」。
村校校友:每周行山 同窗家共膳情谊难寻
距村公所5分钟步程的攸潭美学校亦有逾百年历史。该是本地热门取景地,如电视剧《男排女将》和《野人老师》。曾当两届村长、70岁的江慈彬,其外公曾于1938年参与创办小学。他忆述当年村内无学校,外公和村民便集资觅地兴建攸潭美学校;建校初期每月学费5仙,对当时村民来说太贵,外公便让村民用农作物当学费,学生开始增多,至1970年代创下收生高峰,年均12班学生,达500人。
63岁村民张先生是学校校友,他回忆当年参加课外活动,每周也会到附近的鸡公岭行山、捉昆虫,又称由于读上午班,午膳时间会大伙儿到朋友家吃饭,当中情谊难再寻到。
学校于2006年停办。江慈彬认为,学校见证当年乡村教育兴衰。由于村内只有一所学校,加上1980年代开通专线小巴,大批家长歧视村校、认为城内学校质素更好,便选择送小朋友出城。
长春社:倘农地尽铲 与建「蓝绿走廊」相悖
长春社李少文指出,古旧建筑体现该村不同阶段的历史,例如维祥公祠反映当年内地客家人来港开垦、攸潭美学校则显示乡村发展逐渐成熟而衍生其他配套。他认为古建筑有保育价值,建议保留,「你多一幢?唔会?你好多位」;又指倘铲平所有农地,与局方早前提议活化河道兴建「蓝绿走廊」说?x??出入,「?绿去?边?」
针对旧建筑,发展局称已就发展区做环境影响评估及相关的文化遗产评估,初步认为范围内并无法定古迹、暂定古迹、已评级历史建筑或有待评级的新项目,亦无由古迹办界定的政府文物地点;又称该局正举行为期两个月的公众参与活动,将聆听并考虑公众意见,包括对文物及考古方面的处理,以便深化研究,制订发展大纲。
(城市保育)
■明报报料热线: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