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024年埋单的四出纪录长片(图)

发布 : 2025-1-1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无拘飞祥》


2024年一转眼便过。去年最意外的,是年底一次过看到了几出优秀的香港纪录片。相对剧情长片,纪录长片在香港更欠条件,这几年的空间缩窄得更小。庆幸始终有些电影人受真实的人物或事件感召,都不管有没有市场或观众了,以经年累月的时间与毅力(而且通常没有回报),拍成剪成。默默耕耘,悄悄出炉,但愿好戏有好报。

撰文:家明

《无拘飞祥》

《无拘飞祥》的「祥」是罗伟祥,人称「祥仔」,香港一位争取残疾平权的人物。罗伟祥两年前离世了,本片记载了他离世前的岁月,以及由他自白的成长故事。

祥仔出生时由于脑部缺氧一分钟,导致一辈子行动不便,要在轮椅上度过。残疾的祥仔没有气馁,即使要付出比正常人多出几多倍的力气也不断奋发。他不想当家人的负累,争取生命的更大的可能。他苦学语言及电脑,曾做过不同工作。从事保险的几年,收入还不错呢。但他说,后来还是从义工中找到真正的价值。我们在影片见到的祥仔,人到中年。那时候的他已习惯东奔西跑、与人商讨政策,透过游说争取残疾人的权益。

《无拘飞祥》作为纪录片,本来有其先天限制。祥仔的当下可以跟拍,可是他比较坎坷的成长欠缺影像。制作人于是想出用动画去重现,配上原创音乐,效果很好。祥仔的成长有多可怜呢?他六十年代出世,爸爸早逝,妈妈独力肩起家计。一家人住七层公屋,没有电梯(当时也没轮椅)。几岁的祥仔行动不便,每天呆在家里。妈妈把饭菜煮好往地上一摊,就去上班。他说有时太无聊,会跟老鼠聊天。这些成长的片语,我们一边听?祥仔自述,再辅以简单动画说明。

《无拘飞祥》祥仔的经历固然传奇,看?既感叹,却又对他敬佩不已。反而意想不到是,影片写他妈妈的部分。天啊,那真是个含辛茹苦的伟大慈母。《无拘》整体基调不错,祥仔忆述往事无论曾经多么悲凉,语气总是不愠不火,连提起摰爱的母亲也不例外。《无拘》不完全是励志、光明、正向的,戏初有段祥仔与朋友尝试登上飞鹅山,对一般人轻而易举的事情,已是轮椅人的极大考验。

《无拘飞祥》的导演为苏家榆,过去她专门为纪录片剪接,今回首次执导。背后全力推波助澜的,乃香港著名的纪录片导演杨紫烨,杨一直推动纪录片的交流及教育。《无拘》片长只有五十多分钟,影片稍后应该还会有特别放映,机构也可跟他们联络安排。详情可参考影片网站Ahcheungdoc.com。

《木送》

几年前,位于上水古洞的志记?木厂一度是新闻热话。原因在于木厂位处政府要发展东北的土地上,历史悠久的木厂眼见被迫停业。为此,不少人被吸引去参观、打卡。木厂也希望藉?外界关注影响政府的决策。只是仍逃不过要结束的厄运。

《木送》的导演韩洁瑶,可不是那种三分钟热度。她拍志记以及老板权叔(王鸿权),一拍就是五年(2018至2023)。年份资料,片上记之甚详。韩洁瑶现身映后分享,说自己原是电影的外行。她多年前参与过张虹的采风纪录片营,拍过短片,然后就到《木送》这出长片了(片长81分钟)。全片工作人员,只有她及摄影师傅俊伟两人。由于拍摄旷日弥久,有时只有她持机去木厂拍摄。从拍摄、整理浩瀚素材、摸熟电脑剪接软件,全一手一脚完成。毅力绝不简单。

《木送》圆满,不大像出自个纪录长片的新手。也许先要归功于选材成功。影片很多重点,但最好看没有别的,一定非权叔莫属。权叔太会说了,初见像个腼腆的伯伯,实质他非常健谈。不论木厂的故事、木材、诗词、历史以及人生哲理,他都可以娓娓道来。说?说?,权叔竟还冷不防交代了一件不堪回首的悲剧,再以乐观的心态去化解它。权叔老当益壮,看上去也不似七十多岁,木厂凡事亲力亲为,简直是个活宝。

透过权叔口述历史,知道木厂如何与香港共同走过七十年。二战后百废待兴,建筑需要大量木材。香港为英国殖民地,东南亚一些同属殖民地的木材因此舶来。全盛时期香港有大量?木厂,几十年后却只剩下志记一间。香港政府后来推行环保政策,志记又开始处理循环再用的旧木材。志记因应香港的都市发展不断迁移,他们从最初的北角搬到柴湾,四十年前再搬到新界北。今天连新界北也逃不过大兴土木了,权叔他们便无立锥之地。

一间历史如此悠久、不停有出产的木厂,面对政府部门取缔、没收,实在逼人太甚。权叔经常会去《木送》的放映现场,放片前,我们不认识这位老先生,看片后肯定会对他肃然起敬。权叔与志记的故事,其实也是香港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看到。温故而知新。

《十方之地》

同样是红磡、长生店、画面偶见灵车出入,卖座冠军《破.地狱》拍殡仪馆内的人和事;纪录片《十方之地》却聚焦殡仪馆方圆的几条街,拍街道上的众生。没有larger than life的情节,不涉生离死别,《十方》写出不同阶层人物生活的恒常。

同一个区域如此千差万别的,有人「观音借库」、有人摆卖「天光墟」。也有旧区重建中,离奇地屹立不倒的烧腊店与它所属的旧楼。

《十方之地》的导演黄肇邦,好奇街道上的一众拾荒者。戏名「十方」其中一个意思,正取「拾荒」的谐音。看《十方》,你会感觉到黄与团队获得拾荒者的信任,镜头离他们很近,有时定定的拍?他们的生活或工作。戏里其中一个很有生活感的画面:马路边,清理厨馀的男人把巨大的垃圾桶置放在一架手推车上,垃圾桶看来很重,一辆旅游巴驶进画面内稍停顿,等候男人完成才往前驶。不远处,一辆双层巴士就要开过来了。

一个远拍的长镜头,把同区的几类人(拾荒者、旅游巴、公共交通)都勾勒出来了。他们共同使用道路,没有理所当然的冲突,而是不慌不忙的,各自完成己任。

《十方之地》这些日常的细节之所以突出,也跟黄肇邦他们选择的格式有关:CinemaScope的阔银幕比例。全片的构图、线条与色调十分讲究,远景时候,画面的空间可以很宽阔;到中景或近镜,则变得较局促,令人看不清画框之外的细节。

《十方之地》是香港纪录片一个可观的尝试:议题富人味。电影人走进社区,取得街坊信任,是个不折不扣的观察纪录片。影片毫无疑问有清晰立场,它的重点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些与「发展」有关的大论述全部轻轻带过。比如片首夜缤纷的烟花是失焦的;后段关于楼市的访问,侃侃而谈的受访者(地产经纪?),只瞥见他的手挥了一下,连正面镜头都没有一个。

观察之外,它的技巧凝练、雕琢。对影像、声音(末段的水声)、配乐的设计,也大有诗意纪录片的韵味(可怖的堆填区我联想到《机械生活》)。近年剧情片偶见的名字,摄影师麦智坤(也是《无拘飞祥》摄影)、司徒一雷;声音设计邓学麟(《看我们今天怎样说》获金马提名),皆为《十方》的主创成员。港片「不景气」的这些年,科班背景的年轻影人,虚构与纪实兼长。

《香港四径大步走》

谁说纪录片没有市场?《香港四径大步走》自有限度的公映以来,放映几乎都座无虚设、一票难求。

可能是「有限度」的策略成功吧?又或香港喜爱行山与运动的人真的好多,几年前疫情后愈来愈多,「野生捕获发哥」效应下又再多些。

但真正原因是《香港四径大步走》拍得好。我孤陋寡闻,看片前没听过「香港四径挑战」,只略知「毅行者」。「毅行者」叫参赛者组队,夤夜跑完麦理浩径。「香港四径」,参加者一个人在途上,而麦理浩径只是四分之一:麦理浩径、卫奕信径、港岛径、凤凤径,总长度298公里。就算有超人体魄与意志力,不眠不(小)休的最快完成,起码也要六七十小时!

活动最早由Andre Blumberg创办,出发点本为「私利」,无意中开创出一个异乎常人要求的挑战赛。《香港四径大步走》前段有介绍项目的由来,但全片一百分钟主要还是拍摄2021年的一次赛事详情。

导演与监制是对兄弟,Robin Lee及Ben Lee。《香港四径大步走》是他们首出长片。全片叙事多姿多彩,活用动画及图像帮忙解说,有很多幽默的笔触。摄影把香港美景拍得异常壮丽。当初收到优先场的信息感奇怪,何以运动纪录片会在电影院的最大影厅放映?当《香港四径》一开始,航拍机呈现山路的秀丽风光时(俨如《看见台湾》),立即明白苦心。

2021年的「香港四径挑战」,由于是疫情年,参与者不多,但人人有个性。《香港四径》把他们的准备与挑战时的辛酸、苦痛全都记录下来(聪明的用了GPS追踪拍摄,不错过重要瞬间)。参加者中,六十小时内完成叫「完成者」;七十二小时内的叫「生环者」,馀下的就是退出者。戏里,印象最深的有可爱小姑娘Sarah、慈父小强、工程师Salomon,以及因严重脚患大大影响表现的Kai Pong。另外,那一年还有几个人想打破五十小时的纪录。疯狂!

外行看热闹。《香港四径》的终点是梅窝的绿色邮筒,不知就里的旁人,会奇怪所有人对?一个邮筒欢腾。参与或见证的,就明白来到眼前那个绿色的东西,多么的得来不易。

为何?苦?辛?一个参加者说:「把不可能成为可能。」我跑故我在,《香港四径大步走》,是近年看过生存意欲最强,混合大量血与泪,一出强大的香港电影。

洋酒广告话事解:「香港几好都有,点舍得走?」看完《香港四径》,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