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周一在白宫记者发表谈话时,展示一张列出其他国家对美国部分商品徵收关税的图表。(法新社)

图为特朗普(左)2月13日在白宫展示他签署要求对美国贸易伙伴徵收「对等关税」的行政命令。(路透社)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4月2日「对等关税」死线迫在眉睫,他周一(3月31日)表明已就其口中所谓「解放日」方案拍板,但未透露更多细节。美国财长贝森特同日确认,特朗普会在美东时间当日下午3时公布「对等关税」内容。白宫昨表示「对等关税」措施一经宣布将即时生效,而汽车关税则将按原定计划周四(3日)实施。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周一还向特朗普和国会提交年度外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被视为特朗普关税打击对象风向标。报告罗列59个贸易伙伴损害美出口或公平竞争的关税或相关法律和政策,以中国篇幅最大,且被指控未履行购物美国产品的承诺和其他涉及制度改革的「更重要承诺」,以及以中国市场为助力,在特定行业优待中企抢攻全球领导地位。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周一发表每年一次的「针对外国贸易壁垒之全国贸易评估报告」,检视美国眼中在59个贸易伙伴的市场中所面对的贸易壁垒政策和法规,包括平均适用关税税率、粮食安全法、再生能源要求和公共采购规则等非关税壁垒。
中国(大陆)是这份报告的焦点,在合共397页的报告文本,中国的部分占多达48页。报告首段即提及在「特朗普1.0」达成的中美首阶段贸易协议,指北京只履行部分协议条文,却迄今仍未履行部分「更重要的承诺」。以农业为例,中方在农产品进口有重要改革,但在农业生物科技和就饲养猪牛使用瘦肉精进行风险评估等「更重要承诺」则未有落实。
报告还指官方贸易数据显示,中方购买美国货物和服务的金额远低于在贸易协议上的承诺。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学研究所在2022年统计指,中方原承诺在2020年和2021年合共购买5024亿美元的美国货物和服务,但实际金额只有2888亿美元,即承诺的57%。
当时《纽约时报》引述中美官员的说法,指购买不足是由于新冠疫情的特殊情况,包括工厂停工、运输中断和消费者需求波动等,而且有美国制造业劳资代表指出,购买大宗商品从来无法真正解决美中贸易关系不平衡。
报告其后将矛头指向中国的「国家引领、非市场贸易体系」,点名指控中方「不公平和反竞争」的本土创新政策方式,指其首要目标是在中国市场透过任何可用手段以中国的科技、产品和服务取代外国的竞争对手,建立中企在中国市场的主导优势,其后利用这点作为跳板,再主导全球市场。报告点名提到中方「2025计划」中的10个战略行业,包括先进资讯科技、自动化机械工具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
北京暂未回应报告指控,惟部分美国贸易伙伴迅速回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昨表示愿继续跟美国谈判,但如有必要,欧盟「有强力反击计划」。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针对报告批评的澳洲新闻媒体议价法、制药、生物安全等范畴,表示在其任内「没有商议馀地」。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表示,在密切分析报告以便制定应对措施及将就关税继续跟美方协调沟通。
外界如今关注特朗普最终会采取怎样的方式落实其念兹在兹的「对等关税」,其中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周一表明新关税将「以国家为基础」。《华尔街日报》周日指白宫幕僚建议方案包括对几乎全部进口货物统一徵收20%关税,另对特定行业或国家徵收更高关税,作为迫使贸易伙伴下调关税或修订贸易政策,或打击偷渡贩毒等其他问题的谈判筹码。(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