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健康产业遇AI助力关税阻力……

发布 : 2025-4-1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人工智能(AI)浪潮,为健康、医疗、养老等产业带来新一波发展期待,内地本周有多个相关产业的大规模展览相继举行,AI大模型、机械人产品竞相亮相。然而,关税战才刚刚开始,美国也是高端产品重要市场,如何减少冲击,甚至获取订单,是摆在业界面前的挑战。

产业展览接踵 外科手术机械人成焦点

搭载AI深度学习技术的骨科智能手术机械人,能三维显示患者骨骼结构,制订针对性手术方案,高精度执行骨折修复或关节置换;智能啄木鸟微型脊柱手术机械人,机械臂仅手掌大小,能精准高效做脊椎手术……「AI+机械人」成为4月8日揭幕的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热门展品。

于上海举办的本届展会以「创新科技,智领未来」为主题,会期4天,聚焦医疗科技前沿。大会特别设立「医疗机械人专区」与「AI+特色活动」,还将召开近百场论坛和会议,近千名行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AI+」行动、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医疗器械数字化、康复养老新模式、中国器械出海等关键话题。

医疗大模型诊断复杂病症 精准度逾95%

展会现场,上海联影集团发布「元智」医疗大模型,同步推出覆盖影像诊断、临床治疗、医学科教等不同场景的10馀款医疗智能体。

「元智」具备医疗术语识别与智能声纹分析能力,能在多人同时对话时识别身分,与医生协作完成任务;同时能描绘、还原器官与组织分割。上海官媒指出,「元智」在处理诸如复杂病灶诊断,器官分割等关键任务上,模型的精准度测评已超过95%。

深圳迈瑞医疗亦带来「启元」重症大模型。工作人员介绍,「启元」能通过数据还原患者的数码「画像」,5秒内回溯整合患者的病情,预测趋势并提供治疗建议,1分钟内生成临床病历文档,且重症知识查询的准确率达95%。「启元」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部分医院临床应用。

除了AI医疗大模型,现场更多的是各种智能医疗器械,包括3D生物打印、脑机接口、磁力共振、基因测序、癌症筛查、手术机械人等前沿新品。

健博会展示AI养老健康领域应用

与此同时,湖北武汉也于4月8日至10日举行了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简称「健博会」),主题为「AI赋能,健康生活」,现场集中签约16个项目,总金额396.6亿人民币。

本届健博会的医疗「黑科技」也明显比往年多,多款人形机械人集中亮相,展示AI技术在养老与健康领域的应用成果。其中,一款康复外骨骼机械人尤为吸睛,它可通过外部装置带动下肢,让行动不便的长者自由行走,也可帮助患者做步行康复训练。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研发的「荆楚一号」机械人,则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与表情互动于一体,既能在医院内完成药品分拣、医疗器械搬运等工作,也可作为陪伴型机械人。

此外,现场展出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认知评估一体机」、可完成高难度微创手术操作的「达芬奇手术机械人」等智能设备,已在内地多处养老社区投入使用。

随人口老化加剧,全球康养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近期CRS中国国际康复及个人健康博览会、CECN中国国际养老福祉及护理用品博览会、Life Care中国国际家用医疗用品展览会同期开展。

当下,AI与医疗机械人的融合,已成为全球医疗产业的核心引擎。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化医疗装备市场规模预计2032年突破4740亿美元。

美国是中国医疗器械最大出口国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年初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简化审批流程,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政策引领下,医疗机械人等高端医疗装备批量上市。

不过,恰逢美国徵收贸易伙伴「对等关税」,中国强硬反击,爆发贸易战。内地媒体「第一财经」引述分析指出,那些瞄准美国高端医疗市场制定出海战略的国内企业,当前需要进行供应链的重构,并作系统性出海规划。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美国是目前中国医疗器械的第一大出口国。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医疗器械金额按年增长7.3%。中国出口美国主要以低端医疗器材为主,如医用敷料、注射器、医用手套等。

瞄准海外高端医疗市场 中企展高附加值器械

值得留意的是,在今年CMEF上,大部分国内企业展示的产品都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其中很多医疗器械都搭载AI功能。联影、东软、微创、迈瑞在内的国产医疗器械设备公司,有不少产品瞄准海外高端医疗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姜峰表示,对于低附加值的产品而言,由于本身的成本较低,在美国市场即便加关税,企业仍有盈利;关税可能会削弱出口美国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竞争力,除非这些产品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但目前来看这样的产品出口美国的并不多。」

明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