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未阻重大伤亡 政府需寻疏漏

发布 : 2025-7-3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作为中国一线城市,首都北京近日的暴雨已造成至少30人死亡。眼下,北京媒体已聚焦官方如何救灾、如何安置灾民等正能量故事;至于30条人命是如何失去的,迄今未披露。与官媒角度不同,网民关注的是当局在对自然灾害的防范预警及救援方面,是否还存在疏漏。

「4天落一年雨」解释非大众想听

据气象专家的说法,北京的平均年降水在600毫米左右,近日543.4毫米的降雨量相当于「4天下了近一年的雨」。专家解释,副热带高压稳定盘踞在异常偏北的区域,华北处于副热带高压的边缘,暖湿气流非常强盛并持续传输水汽、加上台风助力水汽输送,令华北一带易于出现暴雨;再叠加北京山区地势问题,暖湿气流在山前抬升,进而形成列车效应,降水连续而猛烈。

实际上,目前普罗大众想听的不是专业解释,而是追问灾难来临之前,政府何为?这次北京官方多次发布预警信息,并派出救援队伍转移危险地带的民众,最后更升级为全市最高级别应急响应。但可惜仍然伤亡惨重。

有评论指出,山区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由于「极端洪水」不常有,人们在预警面前仍然不愿轻易离家疏散,也是导致人命伤亡的一个原因。

不过,早在2000年初,北京号称已经建成「网格化」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在智能手机时代,网格化精细程度应用到社会管理时无往不利。在两年前,7·31北京暴雨同样造成30多人死亡,殷鉴不远,在一座现代化城市中,如何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最大限度确保民众性命及财产安全,是治理者必须担负起的责任。

明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