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收官总结 铺垫「十五五」
发布 : 2025-8-2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近期,国务院新闻办接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等方面,总结「十四五」时期各项成就。自7月9日以来,该系列发布会已举办14场,昨日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就优化营商环境等问题进行了答问,未来预计还将有更多场次。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该系列首场发布会指出,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不仅守住增长与安全的底线,还在重要战略领域打开新局面,在科技创新力度、数字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内需驱动作用四方面呈现超预期表现。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治表示,中国的「十四五」成就应从四方面理解。一是通过疫情和复杂外部环境带来的抗压测试,证明自身韧性;二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新兴人工智能产业等顺利推进,甚至在全球取得领先优势;三是民生建设深度推进,相关改革不断增强民众的生活实感;四是应对风险能力提升,逐步对隐患领域「排雷」释压,从而为下一个五年夯实基础。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围绕「十四五」时期的各方面总结,亦是为透视「十五五」规划做铺垫。最近,内地不乏专家学者前瞻「十五五」规划,内需、消费与民生是其中的高频词。
刘典指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力重心,更多落在解决产业链韧性和科技安全问题;而到「十五五」时期,要把「十四五」时期积累的能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和内需动力。
刘典认为,未来五年有三大重点方向。一是消费升级与公共服务扩容;二是科技赋能民生改善;三是绿色转型与普惠结合。总之,「十五五」的关键词不是单纯的「高科技」,而是如何让科技变成民生红利。
李治表示,「十五五」时期,中国一方面需要把民生的位置放得更高,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和潜力,营造更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进而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面对全球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与分配,中国需更积极发挥应该发挥的影响力,善用巧实力,塑造对中国更为正面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