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昨参观年底举行全运跳水及男子水球项目的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图1);奥体中心改造项目经理黄光锐(图2)称经过修缮翻新后,使用者都不觉得场馆已使用了15年;而广东奥体中心(图3)正为11月举行开幕礼施工改造。(余玮摄)
粤港澳全运会离开锣尚馀不足3个月,3地已密锣紧鼓筹备当中。为奉行今届3大办赛要求之一「简约」,今届广东赛区超过90%比赛场地为现有场馆再「升级改造」,包括翻新部分经历大赛「洗礼」的旧场馆,以及另有场地已构思全运过后如何开放公众使用,得以可持续发展。
科技融入办赛 机械人传火炬
全运广东赛区执委会联络部副部长、省委港澳办副主任张志华昨在广州向香港传媒分享筹办全运及残特奥会准备情况,归纳3个字「新、大、多」,分别指今届首次粤港澳3地承办,预计有全国3.6万名运动员及4.5万名义工,参赛运动员超去夏巴黎奥运的1.05万人,全运及残特奥会分别有57及46个比赛项目属历届规模最大,以及赛事分布19个城市,因而不建集中选手村。
今届105个比赛场馆有89个在广东,香港和澳门占9和7个。张志华称广东赛区比赛场地超过90%为现有场馆再升级改造,如11月9日举行开幕礼及田径场馆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增设导航系统助观众在可容纳8万人的场地找到自己座位,又透露火炬传递其中一棒由机械人负责,并通过智能通关人脸识别等技术,确保公路单车赛等跨境赛事选手和观众过关流程顺畅。
简约不建新馆 改造考虑全运后用途
全运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小燚出席另一活动后向港媒谈及,今届办赛要求之一讲求简约而不建新场馆,举行全运及残特奥会开幕礼的广东奥体中心及天河体育中心,早于2001年及1987年全运已使用,「场馆不怕老,我们用少量投入把它们提升,引发新活力」,如在天河体育中心外有跑道供市民跑步,「天河体育中心经过几十年后会做大型演唱会和嘉年华,基本已和周边街区融合,所以体育场馆是大型体育赛事留给主办城市的宝贵资源」。
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将举行全运跳水及男子水球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奥体中心改造项目经理黄光锐称,跳水馆为2010年广州亚运兴建,有4300个座位,今次只作修缮外墙、跳水台,翻新机电装置等,并改造水处理系统采用活性滤料,去年5月动工于去年底完成改造。
全运过后部分场馆将会开放公众以可持续发展,黄光锐举例,奥体中心内的赛事执行指挥中心,完赛后将改造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中心2楼的封闭平台,事后将拆掉木墙变成半户外空间予市民跑步或做运动,「我们前期设计改造时,已考虑场地在全运后怎么用」。
明报记者 余玮 广州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