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键词:极地安全Polar Security(图)
发布 : 2025-9-1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2024年2月秦岭站正式开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新华社)
【明报专讯】极地安全是指维护国家和平探索及利用极地,增强安全进出、科学考察、开发利用的能力。中国是南极条约协商国和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积极参与国际极地事务。
5个南极科考站三站越冬
中国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025年4月返回上海,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主要任务。考察队副领队胡红桥表示,有43名队员在中国南极秦岭站执行该站的首次越冬考察任务,中国南极考察由此进入「三站越冬」时代。
2024年2月开站的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也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常年考察站。胡红桥表示,度夏期间,秦岭站完成安装新能源系统、通讯系统、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设备,已具备2025年3月至11月越冬考察的保障能力。
1984年11月中国首次组队展开南极科学考察,至2025年共41次派出南极考察队。考察队先后派赴南极地区负责运输、科学考察的船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号」、「J121号」、「海洋4号」、「极地号」和「雪龙号」。
首个北极考察站建于2004年
中国地理上是「近北极国家」,是其中一个接近北极圈的国家。北极的自然环境及变化对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1996年中国成为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员国,积极举办各类北极科研活动。
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中国也成为第八个国家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站。黄河站为一栋双层建筑,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包括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等,可供20至25人同时工作居住,并建有用于观测高空大气物理等项目的屋顶观测平台。
中俄研建「冰上丝路」
全球暖化导致冰层融化,原本仅在夏季开航的北极航线,有可能成为永久航线。中俄两国近年努力发展「冰上丝路」。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寻求向中国输送更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国则寻求更短和更安全的替代航运,如果航线确立,将大幅缩短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航运时间,蕴含极高的战略和经济利益。
由于受西方制裁,俄罗斯开始重视与中国在北极地区合作,邀请中国共同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开通一条恒常的北冰洋海上运输线,以替代苏伊士航线。如果成事,可令俄罗斯坐稳中国最大能源供应国的位置。
中国进出口货运约九成是海上运输,北极航线将提供一条往欧洲的最快捷、最经济的「蓝色经济通道」,令中国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的航程,较传统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航程缩短5100至7900英里。「冰上丝路」亦能减少季风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威胁,并减轻美印等国在马六甲地区军事部署带来的压力。
不过,「冰上丝路」亦面对西方和北极国家的地缘政治挑战,由于大部分北极资源已划分完毕,北极国家正??u出各种政策捍卫自身在该地区的利益。
■知多点
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中国人
全球长期有人居住的最南处、「南极点」阿蒙森-斯科特站,是地球纬度最高的考察站。原中国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高钦泉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张坤诚,应美国国家科学院极地研究委员会的邀请,于1985年初到访南极点,成为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中国人。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智学公民 第1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