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续赔「7年楼龄」 市建:10年内乾塘

发布 : 2025-10-1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明报专讯】政府早前要求市建局明年提出「同区7年楼龄」赔偿机制及「楼换楼」新安排细节的检讨建议。工联会议员邓家彪昨于立?x??发展事务委员会会议关注,沿用「同区7年楼龄」预计财政负担多少。市建局行政总监蔡宏兴称,市建局上年度净亏损约27亿元,即连续3年亏损,现时资产净值约400亿元,而且陆续有项目展开,若「同区7年楼龄」政策不变,未来5至10年会用尽资源。

受市建局重建项目影响的住宅自住业主须先接受「同区7年楼龄」(按同地区7年楼龄单位计算补偿)的现金补偿,才可选购「楼换楼」单位。发展局与市建局提交的讨论文件称,由于受影响住户搬出现有单位与新「楼换楼」单位入伙之间可能有数年时间差,其间住户亦须自行安排居所,导致2011年至今年8月31日只有67个住宅业主参与「楼换楼」,反观「同区7年楼龄」赔偿广受欢迎。

董事议员倡更多赔偿方案 政府:检讨配套

身兼市建局非执行董事的民建联陈学锋建议为居民提供更多赔偿方案,例如以市区单位换拓展市区单位的业主能否选择较大单位,促使居民尽快接受赔偿。发展局长甯汉豪称,现时不止检讨「7年楼龄」收购机制,会检讨整个配套,例如在「楼换楼」安排与金钱赔偿之间提供选项。

至于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政府在北都预留3幅土地「楼换楼」,新民党叶刘淑仪质疑跨区「楼换楼」难以执行,「叫长者离开他(所在)的区,他说他会过世;湾仔搬到北区的年轻人或可以适应」。甯汉豪称,旧区难以再有合适土地,故预留新发展区土地用作「楼换楼」,又说明白若「楼换楼」替代单位设于新发展区,对现有住户尤其长者属很大挑战,强调将综合检讨「同区7年楼龄」及「楼换楼」政策。

梁振英:两项结构变化 重建难单靠地

另外,曾任市建局董事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昨在facebook称,「同区7年楼龄」沿用多年,但近年出现两项「结构性变化」,包括市?不变下50年楼与7年楼的差价愈来愈大,以及旧楼密度愈来愈高,可建楼层变多,收同样尺数的土地,赔偿会较以往多。他认为,过去香港以土地收入高于成本的旧常态促成的市区重建等发展计划,现不能再单靠土地,「这种转变是好是坏,我们可以有不同看法,但不能不承认这是结构性转变,是新常态」,提醒有关转变对公共财政会有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