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卜卜斋:古文活起来——词类活用浅谈(图)

发布 : 2025-10-1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图:gremlin@iStockphoto)


【明报专讯】「词类活用」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改变其原有的词性(词类),而不改变词汇本身的形式,这是古文常见的语法特点,却往往是我们理解古文的障碍。其实,今天也常常运用「词类活用」的方式沟通,例如:

「我『车』你返屋企。」

「我一阵『WhatsApp』你。」

「等我『Google』一下先……」

「词类活用」其实一直出现,大家阅读古文时实在毋须担心。

■名词变动词

◆衣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解说:蔺相如吩咐随从穿上粗布衣,怀揣和氏璧,悄悄逃离秦国「完璧归赵」。「衣」本作名词,解衣服,这里化用为跟衣服相配的动词「穿著」。成语「衣锦还乡」的「衣」,也作动词用。

◆师

韩愈〈师说〉: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解说:古时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这里的「师」是名词,指老师。

(2)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说:我(韩愈)学习的是道理,谁懂得道理我便向他求师学习,哪用理会他的年纪?这处的「师」不再是名词「老师」,而是「求师学习」的意??o?J??作动词用。

◆妻

《论语.先进》:以其兄之子妻之。

解说:此章节记载孔子因为欣赏南容谨言慎行,便把兄长的女儿嫁给他,此处的「妻」非解名词「妻子」,而是「把女儿嫁给某人」的动词用法。

■形容词变名词

◆老、幼

《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说:尊敬自己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童,??u而广之,由己及人,善待所有长者和孩童。句中后面两个「老」和「幼」字,从形容词「年长的」和「年幼的」,活用为名词「老人」、「孩童」。

◆圣、愚

〈师说〉: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解说:句中第一个「圣」与「愚」字,从形容聪明、愚笨的特质,转变为名词「圣人」、「愚者」。意谓圣人愿意从师学习,故愈来愈优秀;愚人耻于求师,变得愈来愈愚笨。

■形容词变动词

前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和「幼」字是形容词作动词用,解作「尊敬」和「爱护」。以下再举些例子。

◆穷

(1)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穷山之高而止。

(2)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说:这两句的「穷」皆作动词用,解走到尽头,和四字词「山穷水尽」的「穷」作形容词解是不同的。

◆私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解说:「私」一般作形容词用,解作私人的、私有的,但此?x??不同用法。邹忌的妻、妾和朋友都赞他英俊,他很疑惑,晚上睡不?觉,终于想通了赞美背后,各人皆有?不同的原因。其妻赞美他,是因为「私我也」,这个「私」作动词用,解偏爱。

■林瑞安 - 资深中文科教师、中学中文科主任。曾举办多项创意活动,助学生学习中文,认识中国文化

文:林瑞安

图:gremlin@iStockphoto

(本网图文均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载互联网。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