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政府要大改政策配合 专家指联邦建屋目标难实现(组图)
发布 : 2025-10-1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专家指尽管只将卑诗每年新屋动工产能提升五成,除了须补充约5.5万名快将退休的工人外,还要额外增加13万名新工人。(资料图片)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相关视频。(明报记者摄)
【明报专讯】联邦政府早前提出全国建屋量倍增的目标,卑诗省多名经济学者认为虽理论上可行但实际难度极高,须大量增聘工人、提升生产力、推行创新建筑技术及提供巨额资金,同时改革市府土地分区及基建收费政策,亦需关注若供应增加导致楼价停滞,可能令发展商失去建屋诱因。
卑诗地产协会(BCREA)首席经济分析师奥格蒙森(Brendon Ogmundson)早前出席卑诗地产研究所(REIBC)活动时指出,要达成建屋量倍增的目标,本省建造业需大幅增聘人手以提升生产力,并投放数以千亿元计资金,「若在发展商或非政府官员面前谈及建屋量倍增的目标,他们肯定会忍俊不禁,因为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
今年及明年全国新屋动工量预测介乎24万至25.3万个单位。卑诗独立承建商与企业协会(ICBA)首席经济分析师芬莱森(Jock Finlayson)指出,新屋动工量在2022年达到26.2万个单位的高峰后一直呈下降趋势,目前加国房屋建造业不论在公司数目、劳动力或整体产能方面,都远未具备可在未来数年内将建屋量倍增的条件,「坦白说渥太华的建屋目标几乎是不切实际。」
总理卡尼(Mark Carney)上月14日宣布成立「加拿大建房局」(Build Canada Homes,简称BCH),作为推动全国建屋量倍增计划的一部分。芬莱森指出,要实现倍增目标意味著要增聘大量建筑工人,统计局资料显示去年全国共有约120万个与房屋建造相关的职位,「这已是庞大的数字,联邦政府是否建议我们要再增加100万名建筑工人?这实在太夸张。」
奥格蒙森估计,卑诗建筑业现时每年有能力新动工的单位数量仅约4.5万个,若要提升至6万个,即只是倍增目标的不足一半,业界除了须补充约5.5万名即将退休的工人之外,还要额外增加13万名新工人,「建筑业生产力增长率必须由现时接近零提升至约1.5%,这对业界来说是巨大飞跃。」
他指创新的建筑技术或可协助部分提升产能,这亦是BCH计划的重点之一,也许场外预制来改变整个建造模式或利用人工智能来加快审批建筑许可证等,「这些全是可能性,但要达标仍是很大的假设。」
虽然卡尼早前承诺为BCH拨款130亿元作为起步资金,但奥格蒙森指光是卑诗省,在未来10年要兴建约60万个单位,所需资金已达2000亿至3000亿元,市场需要投资者为分契住宅项目提供资金,亦需动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及退休基金资金以兴建出租房屋。
进步派非牟利组织「卑诗政策方案」(BC Policy Solutions)高级经济师海明威(Alex Hemingway)则认为,联邦建屋目标属必要且具挑战性,但在制定正确政策下仍可达成,前提是各级政府必须作出重大政策改革。
他举例指目前各市政府的土地分区政策,阻止在绝大部分住宅用地上兴建柏文,而且市府为支付基建开支而向发展商收取高额费用,既压抑建屋量亦推高租金,建议撤销土地分区政策限制,并应以更广泛税基支付基建成本,「若省及联邦政府愿意为市政层面迫切需要的改革提供财政后盾,将有极大帮助。」
他又建议取消阻碍单块地皮小型柏文建设的临街宽度限制,并放宽对多户式住宅的政策限制,由于市府属省府的「下属机构」,省府有权要求其改革,而联邦政府亦必须为基建及BCH计划中的非市场房屋部分提供资金支持。
楼价若停滞 令发展商失去诱因
根据卡尼早前的声明,BCH计划包含相当比重的非市场房屋部分,但芬莱森强调市场房屋仍占主导,而且亦是关键部分,「加国超过九成住宅均是由市场机制建造,目前大部分新屋亦同样由市场主导。」
奥格蒙森引用卑诗地产协会最新的「房屋可负担指标」表示,若最终建屋量成功翻倍,将对负担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市场或可回到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所描绘的2019年理想状态,楼价可能在2028至2035年间持平,甚至略有回落。
但奥格蒙森指出,若楼价停滞,除非建屋成本能同步下降,否则发展商将失去兴建诱因,而资产价值持平或下跌亦会打击消费,因为较少家庭会动用房屋净值进行抵押贷款,「虽然渥京目标并非全无可能,但面临极大障碍且挑战重重,若能从降低成本入手确保发展商愿意继续建屋,加上技术突破及其他方面的幸运,或许到本年代末我们的处境会比现时好得多。」
影片链接:
youtu.be/sNz8mKSDx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