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读卖新闻》周二出版号外,报道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名女首相的消息,东京市民争相取阅。 (路透社)
10月日本政局,剧情转折,高潮迭起。
石破茂发表战后80周年见解(10月10日)、左派领袖村山富市101岁高龄辞世(10月17日)、高市早苗突破在野党封锁正式当选日本首名女首相(10月21日),三代政治风格的更迭,在这个月留下象徵性的转折——从村山的战后左派,到石破的自由保守,再到高市的强硬保守,日本政治似乎又完成了一次世代路线的轮替。
高市的崛起有其偶然。首先是麻生太郎的暗中调度。表面上麻生派在党内势力并不占优,但他背后悄然布局,促成部分议员转向支持高市,使她在决选最后阶段中意外反超。其次是小泉进次郎阵营的误判,则更凸显这场选举的戏剧性——小泉高估了国会议员的影响力,低估了地方党员对「回归保守本色」的渴望。结果,在一场看似「没有悬念」的党内投票里,局势在最后几天急速逆转,让高市以「日本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的身分登上权力顶峰。
偶然之下,也有其必然。新冠疫情后,日本社会情绪已发生微妙变化。2022年以来,观光业报复性复苏,大批外国旅客涌入,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扰民」问题成为日本民怨焦点。更深层的,是外国劳工与移民制度的漏洞,让部分外国人得以「曲线定居」,享受日本的社会福利,引发日本民众对公平性的质疑。这并非排外,而是一种对过度宽松制度的修正要求。这股不满情绪,在今年夏天的参议院选举总爆发,正是参政党等新兴右翼力量崛起的社会土壤。当过去自民党长期以来的「中庸拖延主义」难以回应这股情绪时,高市代表的强硬保守路线,反而成了保守党员「回归本家」的象徵。她的当选,既是党内路线的修正,也是对自由主义全球化过度扩张的反弹。可以说,她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而非突兀的异数。
胜利只是开始。高市首相即将面对两大难局。其一,是内部的道德困局。为了在派阀政治中稳住权力基盘,她不得不重新重用「黑金议员」(例如任命萩生田光一为干事长代行)。这种「现实政治」的妥协,势必引来日本选民的反感,进而影响下一次国政选举的结果。如何在政治现实与道德之间拿捏,将考验她的耐力与智慧。
其二,是外交的战略困局。特朗普再度领导的美国,战略收缩已成既定方向。日本长期依赖的安全伞逐渐变得不再可靠,高市势必得面对「全方位自主防卫」的时代。这意味著没有核武的日本在中、俄、朝三大核国家压力下,必须学会自己衡量国家利益与同盟义务之间的平衡。若过度依附美国,将失去自主而被视为属国;若过度冒进对抗三强,又可能引发东亚区域紧张。高市强调「战略自主」与「爱国」,但这些理念如何在现实外交中落地,仍是一道难题。她既要让美国放心,又要让国内保守派觉得日本「不再卑微」——这无疑是战略两难。
高市的崛起既是历史的巧合,也是时代的必然。她的上台,象徵日本政治从长期稳定的「偏右中间路线」迈入一个更具情绪、更强国家意识的新阶段。高市的命运,某种意义上,就是日本这个国家的缩影:在全球化的退潮中寻找新的定位,在认同现实之间挣扎前行。
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学术院国际教养学部教授 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