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生必读:生命的意义是生存的动力(组图)

发布 : 2025-11-1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图:francescoch@iStockphoto)



袁国勇觉得每个医科生都应该阅读《活出意义来:从集中营说到存在主义》,理解生命有意义,就算痛苦,也不惧?x??亡。(网上图片)


【明报专讯】因为见尽死亡,所以更需要理解生命。袁国勇??u荐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E. Frankl)的《活出意义来:从集中营说到存在主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认为是每个医科生都需要阅读的书籍。作者是犹太裔神经学教授,在二战时期沦为纳粹集中营囚犯,他看遍人性的复杂与丑恶,历尽煎熬,却反而寻获人生的意义,也是他之所以能活下来的原因,正如书中多次引用的尼采名言:「人只要参透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

低头并不可耻

除了纳粹警卫,集中营里还有被称为酷霸(Capos)的人物负责看管囚犯。他们本来也是俘虏,因个性残酷被挑选担任监管的角色。酷霸拥有特权,在营中所吃的食物,甚至比毕生能够吃到的更为丰富,为了维持身分,他们对待其他俘虏的方式比纳粹警卫更为刻薄、凶狠。

即使酷霸可恨、可憎,但为求生存,有时必须抛弃尊严。弗兰克没有隐藏自己讨好酷霸的事实,书中提到集中营有时会举行消遣活动,曾有一个有「杀人魔」之称的酷霸朗诵情诗,场面滑稽,但他依旧大力鼓掌喝采,因为理解到「酷霸对你产生好感,只有百利而无一害」。

他也试过因倾听一个酷霸的婚姻问题而得到庇护,每次只要酷霸有倾诉的必要,便会安排他站在身旁,也就是队伍的前头。在前往工地的漫长路途上,站得愈前,就愈不需要为赶上队伍而「以一双痛脚跑步」,弗兰克不讳言「能够成为酷霸阁下的私人医生,并在队伍前排中以平稳的步伐前进,实在令我开心」。在困境中无力反抗时,也许低头并不是可耻的举动,只要不是助纣为虐,甚至献媚、阿谀奉承也不应被苛责,毕竟活下来最为重要。

总有选择的自由

集中营里招来死神的往往不是绝境,而是?x??,弗兰克看过不少失去信心的俘虏,就此躺在自己的排泄物中,一动不动地等待死亡,生存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日复一日的痛苦似是无尽,再也没有活下去的动力。曾经有俘虏告诉弗兰克,梦到战争结束的日子是1945年3月31日,他对此深信不疑,对未来充满希望,期盼重获自由。然而,日子愈发靠近,却不见战争将尽的端倪,俘虏焦虑不已,到了3月29日突然严重高烧,3月31日便过世了。弗兰克认为表面上,这名俘虏死于斑疹伤寒,但实际上是死于?x??。

那是个现实比噩梦可怕得多的时代,弗兰克甚至不忍心叫醒在噩梦中苦苦挣扎的友人,因为醒来的世界更为黑暗。这些煎熬都确实存在,而且结束无期,漫长的痛苦不停蚕食心智与信心。弗兰克身为幸存者,依旧相信面临最为无望的困境,人还是有选择的自由:「每个日子,无时无刻不提供你抉择的机会。」我们依旧可以选择,撑下去直到被现实打倒或有幸存活下来,还是此时此刻,便套上?x??的套索。不一定能超越痛苦,但即使活得满身泥泞、遴迍(粤「论尽」)蹒跚,总是有继续前行的道路。

■作家简介:

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E. Frankl, 1905-1997)

维也纳出生,为心理医生、精神官能学及精神分析学教授,创立「意义治疗法」及「存在分析法」,共出版39本著作,被翻译成48种语言。不少欧美著名大学,如哈佛、史丹福等都曾邀请他担任客座教授。二战期间被囚禁于集中营长达3年,幸存后的40年,经常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

文?吕颖彤

图?francescoch@iStockphoto、网上图片

(本网图文均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载互联网。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星笈中文 第1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