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乐争议 Google唱片公司商授权(组图)

发布 : 2023-8-1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跨语言 网上有人推出「AI尹光」,用模拟的尹光声音翻唱日本组合YOASOBI作品Idol(上图);美国乐坛天后Taylor Swift亦被「AI化」,有人以生成式AI制作「AI版Taylor Swift」唱出周杰伦的歌曲《白色风车》(下图)。(网上图片)





透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创作的AI歌曲近月成为环球热话,「AI歌手」的翻唱几可乱真,但亦引起版权争议,外国不少歌手和唱片公司都反感甚至大力打压这类创作。《金融时报》周三(9日)引述4名消息人士报道,互联网巨擘Google正与环球音乐和华纳音乐就歌手的声音及旋律授权展开谈判,以寻求把被视为音乐业界其中一个最大威胁的AI生成歌曲转化为收入。

最近生成式AI兴起催生大量「深伪」(deepfake)歌曲,这类歌曲非常像真地模仿了知名歌手的歌声,如模仿饶舌歌手Drake及The Weeknd声音的歌在网上疯传;香港亦出现「AI尹光」、「AI黄家驹」等翻唱其他歌曲的「AI歌手」,成为网民追捧对象,但很多时创作者都未得相关者的同意。

歌手有反感AI 有要求分版税

音乐业界对于AI翻唱歌曲意见不一,有歌手忧虑他们会被AI仿冒的歌曲及声线影响收入。Drake在4月亦斥责有人模仿其声线生成AI歌曲,批评这是「最后一根稻草」。

环球音乐(Universal Music)的法律顾问哈尔斯顿(Jeffrey Harleston)上月向美国国会议员表示:「歌手的声线是其生计和公众形象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无论是什么手段盗取都是错误。」今年4月环球音乐曾促请串流平台阻止AI服务在未经许可或未付费情况下抓取他们的歌曲使用,要求串流平台Spotify及苹果公司阻止开发者存取音乐目录以训练AI技术。

不过,亦有歌手不抗拒其声音被应用推出AI生成歌曲。电子音乐歌手Grimes容许人们在AI生成的歌曲应用她的声音——只要对方跟她分享一半版税。

消息人士向《金融时报》表示,Google与环球音乐的讨论,旨在跟努力应对新AI技术的音乐业界建立合作关系。报道指双方的讨论仍在早期阶段,短期内不会推出产品,但目标是推出一种让支持者合法创作AI歌曲的工具,并向版权拥有人支付费用,歌手可选择是否参与。

报道称,有消息人士指华纳音乐(Warner Music)亦正与Google商讨一项产品。Google、环球音乐及华纳音乐均未回应事件。

Google月前推实验工具

今年1月Google在学术论文谈及一项应用AI的音乐软件,该程式可根据文字提示生成音乐,但Google当时表示没计划将工具推出为产品,指出其局限包括从其训练数据中复制特定歌手的音乐时或会侵犯版权。然而到5月,Google向客户发布一款名为MusicLM的实验工具,称该公司一直在与歌手合作开发它。

YouTube曾以谈判解侵权争议

有音乐公司高层将AI生成歌曲比作影片分享网站YouTube早期的情况,当时用户开始将流行歌曲加入他们制作的短片,音乐业界随即与YouTube就侵权问题争论多年,后来双方建立系统,为用户制作的影片向音乐公司付版权费,每年涉约20亿美元。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