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报制图)
【明报专讯】徐国能〈旅程〉一文,藉「重返」三个旧地(高中母校、淡水、山坡),串连作者不同人生阶段(高中学生?已为人父;大学学生?大学教师;十八岁?中年)的经历及体会,表面上按时间顺序叙事,三个地点是人生不同重要时刻的场景(中学、大学、墓地);而实际上,人生的旅程不是直线的,终会回到原点,当作者重回旧地,三个部分又各自呈现「初游」?「重游」的结构。
回到原点的反思
其中最巧妙是最后写重回山坡祭拜,提升至对生死的思考。昔日十八岁的少年本对「死亡」一无所知,二十几年过去,「我」也有了中年的烦恼和空虚,前后对比鲜明。惟那青山纵是上一辈的归属,但死亡不只是一个旅程的中止,也是另一个新旅程的开端;花开花落,茶花谢了,一旁的桂花也泛著幽幽香气,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作者由此论证生命是圆形的,作品又「回到原点」,呼应文首的论述:循环不已的人生无得亦无失,只是充满了永恒的反省和怀念。
综观全篇,作品分为三大场景,内容固然丰富,三个部分区分明晰,结构井然有序,前呼后应;更可贵是写得集中,全篇以生命的循环为骨干,展现了人到中年对生命流逝的感伤与最终归于平静的豁然,立意明确,反思深刻。
.空间/时间/立意要点说明/(表)
(本网图文均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载互联网。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星笈中文 第1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