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迁移:予岂好辩哉——〈鱼我所欲也〉的论辩结构(组图)

发布 : 2020-10-2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图a



图b



图c


【明报专讯】孟子的学生公都子曾经问老师:「别人都说你喜欢辩论,请问为什么呢?」(杨伯峻《孟子译注》语译)孟子感叹地回答这位得意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意思是:

(图a)

■解说

予,第一身代词,文言第一身代词很丰富,有吾、我、余、予等至少7、8个,到了白话,只剩孤单一个「我」字。

「岂……哉」,是文言习见的反诘句式;「岂好辩哉」,表达了孟子本来不想与人辩论。

不得已,也可以看成是三音节的词汇;已,停止;不能停止,即欲罢(罢,也就是停止)不能,非出于本意,无可奈何地不得不如此。

也,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

孟子就什么议题迫不得已地辩论?与谁辩论?〈鱼我所欲也〉一章出自《孟子·告子》篇,前文是孟子与告子有关人性的一连串辩论。告子认为,人性天生如同白纸,无所谓善或不善,受后天影响,才有了善与不善的分殊。孟子反对,他秉承孔子,坚守人与生俱来能同情别人,不忍心别人受伤害的根本信念,简言之,人性本来善良。这是儒家的终极关怀,不能失守,孟子的确不得不辩。〈鱼我所欲也〉是这番辩论的小结,以过渡至《告子》篇后半部分如何回归善良本性的讨论。

论辩分为4部分,每后一部分紧接前一部分而发,文意上环环相扣,无疑很能呈现孟子如汪洋一样富气势、恣肆不受束缚的雄辩文风。

■孟子论辩四部分

(图b)

■总结

〈鱼我所欲也〉主旨是:人皆有仁义高于生命的善心,因此能舍生取义;当失去这种善良本心,恶因此而生。以图示之:(图c)

必须一提,本章没有直接证论人性本善,而是承接前文人性本善的辩论,再者,儒家论述最擅长直指对方本心,让人反省自己的生命经验,以体认内在的善良心性,整部《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的故事最见儒家真理与方法的本色,宜一并与本章对读。至于本篇,则见孟子以气势胜 (pathos),并以人格感召打动人心 (ethos) 的雄辩风格。

·原文与论辩结构图表:link.mingpao.com/65512.htm

文:林苇叶,四年级学生何嘉雯、马芷晴、吴嘉茵、黄文巧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范围包括中文阅读教学与评估、香港少数族裔学生中文学习、中文教育网络分析应用等。)

[星笈中文 第0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