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内地减价五成促销
发布 : 2024-7-1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内地中产曾是国际奢侈品牌的中流砥柱,但面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中产亦减少对奢侈品的需求。英国奢侈品牌Burberry、卡地亚(Cartier)母企瑞士历峰集团(Richemont)、OMEGA母企Swatch等,都在本周公布大中华市场销售大跌。《金融时报》引述业内人士及专家指出,为加快去除库存,Versace和Burberry等品牌在内地加大减价力度,部分品牌甚至不惜半价求售。
总部设于巴黎的市场情报机构Luxurynsight的数据显示,Versace和Burberry在所有中国分销途径的产品,今年平均减价五成,在部分情况折扣更高达五成以上,较去年三成至四成的减幅进一步扩大。美国时尚品牌Marc Jacobs 7月初就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奢品」平台,为手袋、服饰及鞋履推出五折或以上的优惠。
分析:疫情初期销售曾倍增
很多奢侈品牌疫情期间在中国销情火爆,如今却要减价求售。Luxurynsight创办人Jonathan Siboni指出,以往在中国奢侈品市场,「所有品牌都是赢家」, 现在「赢家和输家出现两极分化」,那些无力进一步提升档次,又不甘于自贬身价的中档品牌正面临挑战,它们价格不够廉宜,又没有足够规模去抵御市场波动。
Burberry本周公布,在截至6月29日的第一财季,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跌21%。该品牌警告,若销售放缓持续,本财年头6个月将出现亏损,全年获利将低于预期。历峰集团亦公布,第二季大中华区销售额按年跌27%。Swatch亦表示,受中国市场销售疲弱影响,今年上半年集团经营溢利按年大跌70%。反观LV、爱马仕及Channel等针对更高端消费族群的顶级品牌,在各市场的销售仍具韧力,并对分销渠道保持较强的控制,避过减价促销的局面。
根据顾问公司贝恩(Bain & Co.)的数据,由于疫情期间出境旅游暂停,中国消费者只能在本地消费,推动中国国内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在2019至21年间规模增长1倍。直至2022 年,中国的奢侈品热潮出现降温,当时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实施封锁措施,影响到奢侈品牌的销情。至2022年底防疫限制放宽后,奢侈品市场于去年出现反弹,但复苏步伐至今受到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危机及消费者信心低迷等影响。
由于奢侈品牌及零售商库存过多,部分销售渠道开始减价促销,当中以电商平台的定价尤其激进。顾问机构OC&C指出,电商平台并不拥有品牌,它们纯粹专注于商业表现,当销情转弱就会倾向减价促销,这是「建立长期品牌资产与实现短期商业利益之间的博弈」。
电商平台定价激进 部分品牌退货率升
Morningstar指出,奢侈品牌向中国批发商出售产品,存在「不受控制的折扣风险」。部分奢侈品牌更面临电商平台的退货率上升问题。Luxurynsight的数据显示,Marc Jacobs在中国的退货率及取消订单比率,由去年30%升至今年的40%。Brunello Cucinelli的退货率及取消订单比率更由去年的59%,升至今年的69%。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