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包饺子减外出用餐 华妇改生活习惯省钱(组图)

发布 : 2024-9-1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蔬果价格虽有所下降,但仍不算便宜。(本报记者摄)



华人家庭餐桌常见的绍菜,每磅仍然超过2元。(本报记者摄)


【明报专讯】尽管有数据显示,超市售卖的食物价格略有下降,但不少华人居民依旧感觉生活成本攀升,不得不改变一些消费和生活习惯。

家住列治文的张太太分享说,家中有三个学龄孩童,食物开支一直都是家中第二大支出,仅次于房屋按揭,每月花费接近千元,并称这已经是控制后的结果。

她说:「自疫情爆发至今,我们一家人几乎没在外面(餐馆)吃过饭。疫情时期是为了安全,后来就习惯了,当然也是为了节省开支,现在去外面吃饭太贵了,我们一家五口在food court(美食广场)吃一顿至少都要100元。」

张太太又说,她对抗食物价格上涨的办法主要有两招:一是减少浪费,二是尽量自己做。张太太解释说,以往买食物尤其是孩子们爱吃的水果或零食会刻意多买一些,避免孩子之间争抢,但结果常常吃不完,「最让人生气的是,有时一个孩子突然不爱吃了,其他两个也跟风,也不要了,食物过了保质期,只能扔掉」。现在,她给孩子们立下规矩,食物没吃完就不再买;买的时候也会注意分量。

张太太还说,以往家中会常备一些从超市买的冰冻水饺之类,这些半成品其实都不便宜,现在她都自己做。她笑称:「我一个广东人,现在每月都会在家做几次面食,最早学的是包饺子,现在包子、馅饼、韭菜盒子,我都会做了。」

今年夏天刚读完研究生课程的罗小姐亦分享了一些在食物上省钱的经验。她直言,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必须尽可能地降低生活成本,「房租是每月固定开支,只能在吃上面想办法」 。虽然已经毕业,罗小姐仍保留有好几个同学间的社交媒体群组,不少同学在快餐店和超市兼职,他们会不时在群组中发一些打折信息或折扣券,她都会留意收集并使用。她指,相比中餐和寿司,西式快餐的价格是最便宜的。罗小姐又指,读书期间因为功课太忙,从未自己做过饭,经常吃泡面和面包;现在时间多了,却仍未添置厨具碗筷,一方面是考虑到未来可能需要搬家,一方面也是为了延迟花这笔钱。

她说:「我发现超市出售的熟食品种愈来愈多,非常适合我这种不做饭的人,我现在每天傍晚都会去不同的超市看看,买些打折的熟食,有的可以吃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