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夫睇书研究 拍档开农场 享受耕耘成果在手 盼日后农学有成支援农友(组图)

发布 : 2025-1-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位于元朗的温室农场由两名90后合资6位数字合力兼职经营,阿朗(左)及Ivan(右)捧?农场出产的士多啤梨,一脸满足,Ivan更笑言「见到?晒果,开心过拍拖」。(锺林枝??o?J??



农场去年冬开张,经营即摘即食士多啤梨及番茄,客人付入场费,再按摘到的果实重量收费。Ivan和阿朗深信农业赚钱,夏天时可改种网纹蜜瓜,并可刻上名字或图案,制成礼盒。(锺林枝??o?J??



Ivan说通常自摘农场会选种长柄士多啤梨,贪其够大粒、够重;两人为给客人惊喜,主要采用3种士多啤梨,包括煌香、红玉及粉玉(图),非常香甜。(锺林枝??o?J??


【明报专讯】两名90后青年半年前开始公馀在元朗经营温室农场,两人合共投资「六位数」,引入自动洒水、施加肥料等设备,平日看书读研究报告学耕作,亦不时请教其他有经验农夫,其中一名经营者Ivan说:「假设我20岁开始种,畀够我种到70岁,都系得50年,可以有几多经验呢?」毕业未够10年,经历做生意?x??光、新冠疫情下无工开,他们发觉在农场落手落脚手执成果的时刻很实在,唯有用劳力工作感觉与世界有连结,「种乜因,得乜果」。

明报记者 杨佩珊

与耕作有缘 毕业后工作不离农务

近年时有年轻人加入农夫行列,Ivan及阿朗约半年前共同经营元朗的温室农场,两人各有正职,Ivan的工作经常要接触不同农夫,公馀帮学校或机构建设农圃。阿朗是空中服务员,二人趁放工放假返农场打理,平时靠系统定时淋水、施肥。为什么如此热爱务农?Ivan笑称:「点解?好难答,傻罗!」从大学毕业开始,他每份工都离不开耕种,曾在非牟利机构的水耕农场及温室工作,又试过与朋友合资经营室内种植场。他说很多人讨厌体力劳动,觉得又累又闷,他却认为用劳力工作令他觉得与世界有连结,「我可能追求呢个连结感,所以喜欢」。

阿朗称,数年前计划移民欧洲,却发现自己没有特别技能,想习一技之长。疫情期间无工开便开始耕种。阿朗说,「种?几好啊,一定需要(这个技能),好务实」。他笑称自己有「拖延症」,但耕种工作不能拖,「好快见成绩」,慢慢改了拖延的坏习惯。阿朗与Ivan疫情期间认识,当时Ivan正和朋友在柴湾经营室内种植场,后来拍档退出,阿朗接手,不过生意无起色,投入的资金几乎全部亏蚀。

不续租工厦单位,反而是转机。Ivan平时经常与同样热爱耕种的网友交流心得,获其中一名「贵人」邀请,以较相宜条件接手经营温室农场,「香港绿屋」的想法随之诞生。

两人去年8月接手农场,设备简陋,他们从荷兰订购耕种系统,亲手安装及设置,拣选种子、肥料,以至在场内传播花粉的蜜蜂等都不马虎,尽量用天然及有机方法耕种,例如喷益菌取代化学灭虫剂,多花工夫摘除不健康的枝叶。今个冬天农场正式开张,主要经营士多啤梨及番茄自摘生意,亦会将番茄直接销到餐厅及菜档。

称老农夫信经验 年轻人信科学

Ivan说,年轻人耕田比较相信科学,年老的农友则比较信自己经验。他经常藉工作之便,向农夫请教耕种技巧,大部分农夫都乐意分享,甚至送他耕种工具。不过Ivan亦说,有时老农夫碰钉也未必知道原因,因香港对农业支援不足,没有专家告诉他们哪一个步骤出问题。Ivan说,香港虽有大龙实验农场,但就没有太多实验结果给农民参考,最为人知的,是每年西瓜节拿出几款西瓜品种,建议农民选用。

目标拓原料幼苗生意 增农友选择

除了继续耕种、建农圃、温室、水耕场、提供顾问意见等,Ivan希望未来可以开拓买卖农业原料及幼苗的生意。

他说香港可选购的有机原料不多,按目前政策,登记有机原料和植物苗要花不少工夫和费用,而且要每年或每批货重新登记,但买家不算太多,赚钱为先的商人情愿不入货。他说外地有苗商,专门做嫁接苗,以台湾为例,苗商将番茄嫁接到矮瓜上,令该品种的番茄可以适应比较热的气候,延长适合种植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但香港暂时未有引入。Ivan希望自己有能力填补这个空缺,为本地农夫提供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