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国新办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人士介绍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2025年稳外资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新社)
【明报专讯】主题为「稳外资」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昨日举行,商务部官员介绍《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内容,强调《行动方案》各项政策措施要于2025年底前落地见效,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大力吸引外资的信心和决心」;商务部承认出现外资转移情况,但称随著新出台的外资政策见效,中国市场将有更强「磁吸力」。
在中美贸易战持续、中欧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如何「稳外资」成为今年中国政府提振经济的重要一环。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市监总局等部门官员昨出席吹风会,介绍做好2025年稳外资工作有关情况。
扩领域开放 撤贷款限制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吹风会上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前天公布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行动方案》,提出扩大电讯、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限制,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总部型机构提供便利,引导更多优质外资长期投资中国上市公司,支持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等措施(见表)。
凌激表示,按照国务院部署,商务部近期还将在全国范围开展「服务保障外企」工作,各级「外资专班」上门走访外企,现场了解诉求,推动解决问题,「如果现场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请地方逐级上报协调,切实解决外资企业的合理诉求。」
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的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不过,中国吸引外资当前也面临挑战。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按年跌27.1%;今年1月降幅为13.4%,流入中国的外资规模(略超130亿美元)创2021年以来的同期最弱。
称汽车服装业引资规模降
对此,凌激解释称,一是当前全球的FDI(国际直接投资)仍然比较低迷,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其次,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等外部环境,对中国吸引外资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最后是受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跨国公司主动调整投资布局,例如汽车、机械、服装等行业的引资规模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成本上升地缘政治致外资转移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长朱冰表示,确实有部分跨国公司正调整在华投资规模和业务,包括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中国成本上升而转移产能,部分企业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开始将一些新增的投资分散到其他国家。「总体来看,外资是有进有出、有增有减的。」朱冰强调,「随著新出台的外资政策落地见效,中国市场对外资的『磁吸力』还会更强。」凌激也表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持续优化的创新环境,都是引资的良好条件,「稳外资依然具备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