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协料急症加价减滥用 忧分流护士有身分冲突 前线盼普通科增筹额疏导 医卫局:非急症替代

发布 : 2025-3-2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明报专讯】公院急症室收费明年起由180元增至400元,第一类「危殆」及第二类「危急」病人豁免收费,其馀3类需付费。被问会否担心出现医患争拗,医管局强调第二类和第三类「紧急」病人分流准则差别大、不易混淆,不担心有分类争拗。有前线护士则料新收费会增加前线与病人争拗,但认同新收费有理据,建议短期内加强急症室保安,纾缓前线压力。另有病人组织担忧收费增加逾倍,或令部分较贫困的第三类病人却步不求诊。

护协主席谢健强向本报表示,相信急症室加价能减少滥用,惟有前线护士表达改为分级收费后,有可能引发医患争拗,指分流护士届时实际操作上将成为界定患者是否需收费的角色,与本身医疗照顾者的身分有一定冲突。

医管局:分类难混淆 不忧起争拗

目前急症室病人被分流为5类,依次是危殆、危急、紧急、半紧急及非紧急,明年起第一、二类病人免费,其馀需付400元。医卫局长卢宠茂昨说,整体考虑是期望让「急症服务应回归急症」,又指「因假纸、伤风咳而去急症是不鼓励」,故有必要提升共付率。

对于第一、二类病人获豁免收费,卢宠茂解释,第一类病人维生指数有严重问题如心脏或呼吸停顿,要立即抢救;第二类病人维生指数亦有问题如血压偏低,与第三类分野较大。医管局联网服务总监邓耀铿亦强调,第二类和第三类病人分流准则差别大,不易混淆,冀市民尊重医护专业,他不担心有分类争拗。

前线同意新收费 危急紧急「分别明显」

注册护士、前香港专职医疗人员及护士协会干事刘凯文同意当局收费划分方法,称第二及第三类维生指数之间「有好明显分别」,而急症室分流有明确指引,分流护士会检查病人维生指数、垂危表徵,并结合临?经验判断。

刘凯文同意前线分流护士日后面对与病人争拗的压力会增加,但他强调急症室是「救死扶伤,给性命垂危病人用的地方」,有需要向市民厘清概念,短期内当局可加强急症室保安,防范「工作间暴力」风险。

社协干事彭鸿昌形容新收费「惊人」,称第三类「紧急」病人有即时医疗需要,建议若他们最终入院,可考虑减免住院费。彭称,留意到第四、五类病人约四成需住院,反映他们非随意使用急症室,举例需插导尿管的病人遇到导管松脱,多数需透过急症室入院处理,「急症室是许多病人从社区进入医院的关卡」,他忧虑加价后这类病人负担会加重。

组织忧第三类病人不求诊 倡分阶段??u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亦认为,第三类病人有紧急医疗服务需要,收费倍增会令部分较贫困的人却步不求诊或「焗畀」。他认为应维持紧急病人收费180元,若要藉调整收费减少滥用,宜分阶段执行,先从第五类「非紧急」病人开始,料市民较易接受。

当局期望新收费下第四、五类病人会选择到其他地方诊治。刘凯文称现时当局基层医疗配套做得未到位,应同步增加普通科门诊筹额及加长服务时段,才能疏导急症室的非紧急求诊人流。

对于急症室加价后当局会否加强普通科门诊承载力,医卫局发言人强调急症室和普通科门诊并非「替代关系」,后者未来目标是特别照顾低下阶层及弱势群体,希望「支付能力不是最困难的市民」可利用社区网络及家庭医生服务,处理相对轻症的医疗需求,强调急症室及普通科门诊服务多年来累积的「错配」,亦是今次改革要扭正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