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长副驾关系喻AI出错问责 「医生应掌最终决策权」

发布 : 2025-3-3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明报专讯】现时不少医学程序已可借助AI工具处理,例如是助医生判断大肠瘜肉是否恶性、审视药物之间有否交互反应等。医生若有医疗失误可由医务委员会监督,但如AI出错向谁问责,属重要伦理问题之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副校长(健康及生命科学)沈祖尧昨出席公众讲座回应提问,他认为医生与AI医疗工具应分别是机长与副驾驶关系,医生应掌「最终决策权」。

沈祖尧表示,不少研究曾向普罗大众问意见,在医疗程序使用AI,如有医疗事故,责任由谁承担,「大部分人答案都认为是医生」。因此,他认为较理想模式是科技辅助,但最终仍由医生做判断。他以无人驾驶为例,驾驶座上不一定要有人,但设计上仍要留有?盘、油门及煞车脚踏,「当系统出错,准备冲落山时,仍预留空间让人可以取回系统手动的控制权,由人去承担最后责任」。

他形容,医疗体系的安排亦应类同,并按人为操控程度分不同等级;有更多控制权,所需承担责任就更多。「理论上完全没人为控制,医生只是坐?拖住病人的手的话,(医生)就没理由需要承担责任,但我们不希望这种情?发生。」

AI代工 医者须辨系统良莠

操刀技术必然荒疏 核心知识必须维持

未来医生将无可避免更多地使用AI,沈表示,因此现时医学训练,愈来愈?重学生要对数据分析及AI有起码认识。他说,不需要所有医生懂得编程,但要有能力判断AI系统优劣,如某模型用了较差的数据训练,要能够判断不应取信。医生亦要能够处理使用AI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

至于在AI辅助下,部分医疗程序毋须再由医生处理,沈表示,「deskilling(技能丧失)将必然发生」,暂未能完全解决。但他以数学运算比喻,当计数机故障时,仍要确保运算者「懂用九因歌、心算计到条数」,医生亦须维持具核心知识。

AI取代部分程序仍有正面价值,他认为一个比喻贴切,科技有如「食肉虫」可将烂肉吃掉,留空间长出新肉;同理地,当AI协助医生处理一些程序,例如在医生向病人问症后可自动生成报告,就可让医生腾出时间,处理更重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