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关心年轻人 时光倒流或想做前线
发布 : 2025-3-3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明报专讯】精通数理的蔡海伟在港大修读机械工程,但小伙子关心社会和弱势,逐渐意识到机械工程这条路不适合自己。他毕业后成为中学教师,夜晚在青年中心兼职,其后远赴美国攻读社工硕士学位,回港后加入社联复康部,虽曾转工4个半月,最终仍重返社联主力政策研究。一晃眼33年,他打趣说其中一个遗憾是「太早入社联,无机会在前线打拼,试?自己系咪真系唔得呢!」
大学读工程 觅志向转攻社工
蔡海伟自觉专长是政策研究和数据分析,未必是前线工作。不过,若时光倒流,他会想成为青少年服务社工;事实上他多年来关心年轻人,包括关注疫后浮现的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
修补关系需时 「勿放弃年轻人」
2019年反修例运动初期,蔡海伟曾撰文呼吁社会用心聆听年轻人声音,要更多为孩子的快乐成长和生活好好反思。被问现时政府有否充足聆听年轻人声音、对部分年轻人变得「躺平」或不参与社会和政治有何看法,他说「年轻人是我们的未来」,深信「香港人整体很爱惜年轻人,千祈唔好放弃佢?,要对佢?有信心,畀机会佢?,当佢觉得?成个社会系有份,自然会更积极参与社会」。
至于修补撕裂,蔡海伟认为「修补关系有时非一时一刻可做到」,但不应放弃,冀政府与年轻人互相接纳情?能继续改善。他指政府有制定《青年发展蓝图》,相信亦想促进年轻人发展、参与社会或政府谘询架构,「但都要双方面互为影响」,冀年轻人见到政府工作后,对参与政府和社会更有信心,同时政府可给予更多机会。
6年过去,大批参与反修例示威的年轻人被判入狱,他说不少已付出代价,不少民间团体、大学、雇主愿意给予机会,冀日后更多雇主采取开放态度,勿放弃这批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