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马拉松「千城一面」 内地整顿「减量提效」(图)

发布 : 2025-10-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图为2025全国职工半程马拉松赛(银川站)上月27日开跑。内地踏入马拉松季节,惟10月以来,全国各地至少取消或调整近百场活动。(中新社)


内地踏入马拉松季节,惟10月以来,全国各地至少取消或调整近百场长跑活动,已举办的赛事也罕见外国选手领奖,业界及长跑爱好者普遍将现象与「马拉松新规」关联,背后涉及迅猛发展10多年的中国马拉松事业来到「撞墙」期,非整顿不能完赛。

10月多地「杀马」 外国跑手锐减

「您报名的赛事『好运山东』2025龙口马拉松暨山东省马拉松联赛(龙口站)组别健康跑个人组的订单状态已更新为『比赛取消,五日内全额原路退款』。」本月16日,山东跑步爱好者李玉武收到赛事取消的讯息,无奈称「难得一次心血来潮,又给取消了」。

类似路跑赛事订单取消通知,过去半个月在数以十万计的跑者手机上显示。「封面新闻」截至15日的统计发现,包括北京、江苏、安徽、四川、广东等许多省份的县市在内,全国已有近百场赛事宣布取消或调整,其中25场直接停办。随著深秋来临,这个「杀马」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虽然各地宣传马拉松赛事时都有许多理由,但取消赛事并无告知参加者原因。中国政府采购网10月9日发布的「2025翁源半程马拉松赛事运营服务终止公告」则透露端倪:「由于马拉松政策新规,县区级及以下的C类马拉松赛事将全面停办」。广东翁源半马是该县今年新办的一场C类路跑赛,赛事营运服务9月26日招标,原计划11月2日开赛。

据中国田径协会规定,路跑赛事依次分为A类(A1类、A2类)、B类、C类3个类别,C类赛事指社会力量办赛、省级田径协会或路跑赛事监管单位管理的赛事。

内地体育媒体人付政浩表示,业内都在热议马拉松新规:县区级及以下的C类马拉松赛事不再批准,每个地级市每年赛事上限为3场,高债务风险地区直接禁止办赛,特别是那些债台高筑的县原则上不应再举办马拉松。还有消息称,冠名「马拉松」的赛事仅允许举办全马和半马,取消「欢乐跑」等短距离项目,不设置赞助商名额;非世界田联认证赛事未经批准不得邀请外国选手参加、不得设置高奖金。

网传新规砍小赛事 专家:规范管理

新规最直观的结果,是10月以来内地马拉松的外国选手数量显著减少。非洲跑手基普科埃奇近日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原定参加10月12日举行的湖北天门马拉松,开赛前两天被突然取消参赛资格,赛事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外事手续尚未完成」。自媒体「精英跑者」统计了10月以来举办的多场马拉松,发现今年没有任何外国选手登上领奖台,但去年同期仍有许多外国选手活跃。

还有部分A类赛事也疑似受「新规」冲击,包括山西临汾、安徽宣城、四川广元等地的马拉松赛事。原计划11月23日举行的江苏苏州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至今未开始报名,也没有出现在世界田联的赛事日历,消息称可能取消。

就网传「新规」,中国田径协会表示「没有了解到相关情况」。体育总局尚未公开回应。一名接近中国田径协会的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大量赛事变更的原因并非网络流传的「中国田径协会出台关于马拉松赛事的新规」,而是源自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以规范赛事管理,更好地减量提效。

马拉松激活「体育+文旅」消费

业界:没政府补贴「九成亏损」

内地马拉松热潮在2010年起步,2011年全国还只有22场马拉松赛事,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中国田径协会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机制,把举办权下放给地方城市,「马拉松」开始高速发展。

中国田径协会《2024年中国路跑工作报告》披露,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总赛事规模达704.86万人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路跑人群消费与赛事经济》研究发现,2024年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全马、半马参赛者人均总消费达13,444元(人民币,下同),是未参赛跑者的3.6倍。

长跑赛事不仅拉动运动装备、营养品等直接消费,更通过「异地参赛」激活交通、文旅、住宿、餐饮等间接消费,这也是内地近年为扩内需,推动的「体育+文旅」消费模式。

但并非举办赛事就能赚钱,跑步文创公司艾国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许多中小马拉松赛事,如果除开当地政府的补贴费用,九成以上都会陷入亏损。热热体育文化董事长飞龙对「时代财经」表示,以一场5000人规模的A类半马赛事为例,筹办至少要200万元;一些在县级城市或乡镇举办的小规模赛事,90%的收入都来源于政府采购。

地方群起举办当政绩 专家吁避内卷

由于马拉松「热热闹闹」、具宣传效应,对许多基层官员来说,是看得见的「政绩」。各地群起举办,也导致低级别赛事出现激烈竞争,很多区县马拉松会以完赛返还报名费、免费住宿等吸引外地选手参加,有非洲跑手参加更成为领导眼中的「国际化」硬指标。

然而在当前财政紧缺、赞助商疲弱、消费降级的情况下,举办马拉松的效益愈来愈难体验。央媒「光明网」评论称,近期宣布取消的马拉松多为「紧急叫停」,称马拉松应当「有序良性」发展,跟风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反而成为拖累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新华社引述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白宇飞呼吁,地方办赛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不要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明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