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中纺织品文物采用比一般缝补更幼的线,需专门从外国订购。由于线相当幼,文物修复人员甚至不能使用穿线器,只能凭眼力穿线、缝补。

Annie的日常工作,除了文物修复,也包含展示安排,例如预备让文物摆放的装置等。

文物收回博物馆后,负责修复的职员先拍照存档,并撰写报告标明文物的状态。修复完成后,也会拍照存档。
【明报专讯】康文署辖下的博物馆存有不少文物,有展出的、有收藏的。历史悠久的文物总有破损,因而需要修复。
文物修复做什么
文物修复办事处二级助理馆长(纺织物)李翠莹(Annie)指出,文物修复有两个目的,让文物「可被展示」或「可被收藏」。当博物馆从不同渠道收集文物之后,会先检查文物,以相机拍摄文物最初的模样存档,然后针对文物破损状态以各种方式修复。Annie以清代的粉红提花上衣示范,上衣的线口已有些破损,她需要仔细修补,让上衣不会因线口而继续「披开」,避免有更严重的破损。
文物修复需要科学知识,如Annie在大学时修读化学相关的课程,在修复过程或有需要自行为染丝织品调色,以配合文物颜色,以尽量不损坏文物的方式修复。针线以外会使用无酸胶水黏合等,都涉及对化学物质的认识。
■日常疑问
文物一定会展出吗?
不一定。视乎文物破损程度,有些会在修复后直接收藏。在修复过程中,为保护文物不被化学物质侵蚀,会采用「无酸」(即不带酸性)的纸张、纸盒等来保存。文物修复又会按文物种类设所属组别,除了Annie现时负责的纺织物,还有书画、陶瓷、木器等类别,分别在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及香港文化博物馆设有文物修复办公室。
■公民概念
保护文物
文物具有历史价值,根据香港《古物及古迹条例》,任何人发现古物或假定古物都需要向主管当局或指定人士报告,并且要尽力以一切合理措施保护。负责报告的人有可能因此获得恰当的款项作报酬。
文:郑惠霞
图:黄志东
(本网图文均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载互联网。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人文小学堂 第0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