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店二代转型 接手穗生意转盈(图)

发布 : 2025-11-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营养学毕业的孔凯丽今年初接手广州燕窝生意,虽然刚开始时有「阵痛期」,但在坚持之下扭亏为盈。(陈子凌摄)


「人只能活一次,我不想自己的人生有遗憾。」在澳洲修读营养学,大学毕业后于韩国和香港从事营养学相关工作的孔凯丽,却在今年初决定只身赴广州接手母亲的燕窝店,在人生路不熟、行业也不熟的双重夹击下,「一脚踢」一步步将生意扭亏为盈,还筹备推出「冻乾燕窝」,有意打进年轻市场,为自己和燕窝也赋以新意义。

孔凯丽的燕窝店「裕宝行」位于广州著名海味乾货集散地一德路,这里的生意遍及海内外,这样一个行家集聚的地方,是90后的她对广州的第一印象。孔凯丽的父母于香港经营海味生意数十年,母亲于疫情前在一德路的山海城开店主营燕窝,但3年疫情加上其他原因而面对经营危机,「母亲问要不要帮忙,我叫做是食燕窝长大的,所以这一行对我有特殊意义,就答应下来」。于是放下原有工作的孔凯丽,今年初首次来到广州这个陌生城市。

虽说从小耳濡目染,但做生意却是另一回事,孔凯丽说初来乍到时「困难多得数不清」。接手前店铺已因亏损和人事问题陷入困境,为重新整顿,孔凯丽近乎「一脚踢」,从进货、日常管理、联系客户到宣传推广一手包办,与此同时,一德路竞争大,价格战激烈,也令初到贵境的她感到举步维艰。

恶补知识 「私域经营」建客群

为赋予燕窝店新活力,孔凯丽尝试运用自己的专业,将燕窝结合营养学知识,令产品年轻化以开辟新路,例如与团体、商会合作举办讲座,推广燕窝营养价值和扩大客户群;营运社交媒体,拍片分享养生知识,「我要让年轻人知道,燕窝不止是长辈的补品,也可以是年轻人的生活伙伴」。

除另辟蹊径外,她也特别重视「私域经营」(指透过可自主掌控的平台直达客户,并建立稳定关系),「我会在微信上定期向顾客发信息介绍新品,并附上品质报告和燕窝照片」。目前她已建立起自己的熟客群,「虽不算庞大,但胜在稳定」,一番努力也见回报,「春节和中秋是这一行的旺季,今年中秋店铺有盈利的,但当时就担心下个月怎办,然而意外是到了下个月居然还维持盈利」,孔凯丽笑道,「当然希望下个月、下下个月都赚钱,所以要继续努力。」努力学做生意,孔凯丽也努力恶补燕窝知识,笑言以前「只知燕窝好,却是个连种类都分不清的外行」,而在广州这段日子,除了看书、上网查资料、向行家讨教,也经常要泡燕窝,透过洗泡出来的水质色泽去分辨燕窝好坏,「如果卖燕窝的都分不出,怎对得起客人信任」。

然而努力也有泄气时,在一德路这个充满老铺、老一辈的环境,加上竞争激烈,年轻姿色及港式做事风格使孔凯丽一度被周遭抛来「异类」目光,「这里的营运模式传统且固定,如果有人尝试打破这种平衡,可能会被视为格格不入」,一度的内忧外患曾令她不止一次回家后悄然落泪,只是现在已学习处之泰然,「倒真是同行如敌国的感觉」。现时店铺生意逐步稳定,转亏为盈让孔凯丽看到希望,她也开始寻求下一目标,投放多些时间到新品「冻乾燕窝」的研发。「以我观察,年轻人抗拒燕窝是因为麻烦,每次要泡上两三小时,即食燕窝又添加防腐剂」,而她钻研的「冻乾燕窝」,能在零添加的同时,泡数分钟即可食用,「现正考察不同的工厂,要确保在冻乾后能最大程度保留燕窝的营养价值」。她眼神带著憧憬的兴奋:「我的梦想是让这门传统行业重新被年轻人接受,并挖掘出更多可能。」

明报记者 蔡宛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