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材料

邵敏华教授

(图c)
【明报专讯】遥控车、手机、手提游戏机……这些我们常用且便利的装置,为什么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答案在于它们都有共同的核心:电池。电池作为生活不可少的储能装置,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从电视遥控器、玩具遥控车,到手机、笔记型电脑,甚至新能源汽车,电池让设备得以运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要揭开电池的奥秘,香港青年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系主任邵敏华教授介绍简单自制「醋酸伏打电池」的实验,通过典型的电池反应,展示锌与醋酸之间的电学反应,揭示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的有趣过程。
实验材料
˙金属电极:锌片(可使用废旧乾电池的外壳)和铜片各5块
˙ 电解液:白醋(含醋酸的水溶液)
˙糖浆/浓缩糖水溶液
˙容器:玻璃杯或塑胶杯5个
˙电路元件:导线5条、发光二极管(LED)灯泡1颗
■实验步骤
1. 将白醋倒入玻璃杯中,至约三分之一杯满
2. 3组导线两侧各分别连接锌片和铜片,馀下两组的导线分别只在其中一端连接锌片或铜片,另一端待稍后连接灯泡
3. 先将一根导线的锌片及铜片分别放置两个玻璃杯,其他导线与玻璃杯顺序连接(即每个玻璃杯都有连接不同导线的一片锌片及一片铜片),确保两块金属片不会接触
4. 最后将头尾没有连接金属片的两端导线,与LED灯泡的两极相连(注意二极管的正负极方向: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
5. 当连接完成,可以观察到LED灯泡(红圈)发光,铜片表面可能会因生成氢气而出现小量气泡(图c)
6. 若实验未成功,可以轻辗x??磨锌片表面的氧化物,以增强反应活性
■解说「醋酸伏打电池」实验
邵敏华教授说,把白醋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再用导线连接锌片(负极)。锌与醋酸的反应过程中,锌原子(Zn)会失去电子(2e?),被氧化生成锌离子(Zn2+)[Zn→Zn??+2e?];这些电子进入溶液,并从锌片流向铜片(正极),而铜片中醋酸的氢离子(H?)会获得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气[2H?+2e?→H?↑]。这一连串的流动过程形成电流,进而用来发电,点亮LED灯泡。
电池储能技术成新能源发展重点
这个实验不单让我们了解到电池与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随?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减少碳排放的电池储能技术成为新能源的发展重点,也是未来其中一种新洁净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储能技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近年全球积极??u广的电勾x??车,就是使用电池储能技术的例子。为??u动社会可持续发展,香港政府于2021年提出《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计划在2035年前停售燃油车。在政策??u动下,2023年的新车登记中,电勾x??车的比例已突破65%,全港充电桩数量增至6200个,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这显示电池技术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邵教授认为,「醋酸伏打电池」实验简单又安全,即使小朋友也能轻松操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能源转换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理解储能技术。
同学不妨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储能技术相关的应用?或许从观察中,我们能够发挥科学「小宇宙」,一起应对未来的能源挑战,踏上探索新能源的旅程。
文、图:香港青年科学院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常识学堂 第3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