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中关系乍暖还寒 学者剖析政经抉择(组图)

发布 : 2025-7-1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去年7月,时任外交部长乔美兰访华后,中、加的互动开始频繁。



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荣誉院长侯秉东教授。



一面中国国旗悬挂在北京一家商铺外,旁边安装著海康威视监控摄像头。


【明报专讯】加拿大与中国近期的关系呈现回暖与摩擦交替的状态。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会向加拿大徵收35%关税的翌日。现任外交部长阿南德向中国外交部长发出会面邀请,王毅亦应约。

自去年7月,时任外交部长的乔美兰访华后,中、加的互动开始频繁,曾经说过中国是加拿大最大威胁的总理卡尼,成功邀约了中国总理李强通电话。

但上月底,加拿大宣布禁止中国监控设备生产公司海康威视(Hikvision)在加拿大运作。 海康威视随即向法庭提出上诉,要求联邦法院暂停关闭令,直至法院作出裁决。

此外,卑诗渡轮公司因为与中国签订建造四艘渡轮的合约,受到人权机构与工会权益机构的双重压力。目前,联邦政府将就此进行调查,因为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Canada Infrastructure Bank)批准向该交易注资10亿元。

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部长西度(Maninder Sidhu)最近表示,两国已同意召开联合经济贸易委员会会议,以解决其中一些问题。

双边问题将持续讨论

这种似寒似暖的加中关系,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荣誉院长侯秉东教授(Gorden Houlden)表示:「这(目前呈现的状态)就是一场战争 —— 或许战争这个词用得很重,其实就是改善关系的努力与改善关系的困难之间的冲突,是政治价值观判断问题与经济问题的冲突,很难在这两种倾向之间达成妥协。在加中双边问题上,这类问题会被持续讨论」。

他认为,事情之所以朝著这个方向发展有两个原因。第一,随著时间的推移,加拿大和中国有一些共同的利益,无论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还是大流行控制等。而且,双方的经济利益从未消失。同时,自去年5月,跨山输油管道(Trans Mountain Pipeline)投入使用后,中国已经成为了加拿大原油的最大买家。

让民众了解与华贸易需务实

但两国经济交往中存在消极的一面,那就是公众信任的缺失。举例说,如果对公众进行民意调查,加拿大是否应该提供低息贷款,让卑诗渡轮与中国签订建造合约?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 尽管这可能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但它必然会遭遇加拿大公众的负面情绪,不仅是在卑诗省,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侯秉东教授建议说,加拿大政府需要与民众进行一次成熟的对话,或许是一次磋商,或许只是让公众成熟地认识到,我们是一个依赖贸易的国家,远比美国或中国更依赖贸易,或许我们必须考虑到,在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采取一些务实的态度。

这意味著有时,我们会做出一些并非总是让我们感到满意的决定,加拿大公众也不会完全满意。有些事情我们不会做,比如,不会放弃我们的基本价值观,但我认为,有时政府,加拿大政府,不得不做一些有争议的事情。

他分析说,相对来说,中国政府不像加拿大那样受到公众舆论的束缚。所以中国反应很快。比如,中国和澳洲关系经历了低谷,但随著澳洲政府更迭,两国很快有所转变。你可以看到,中国也渴望与加拿大取得类似的改善。

从目前双方透露的信息看,显然都希望尽快改善两国关系。从两国外交部长的公开评论、到高级官员的评论、以及从中国大使的评论中,都看到这一点。但说到落实,加拿大会不断遭遇BC渡轮、海康威视这类问题。

所以加拿大与中国进行对话很重要。但只要存在价值观问题,只要加拿大公众舆论仍然非常矛盾,就必然会如此。改善两国关系并非不可能,但会有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