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角度——新冠肺炎疫苗:释疑

发布 : 2021-1-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郭咏观医生(Dr. Jason Kwok)

刚在2020年12月相继在美国和加拿大经有关政府监管部门审批使用由美国辉瑞制药(Pfizer)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合作及美国莫德纳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的疫苗是使用崭新的科技: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简称mRNA),但却令人担心它的成效和安全性,让我向大家仔详细解释。

(一)信使核糖核酸疫苗使用新科技,成效和安全性有保证吗?

科学研究人员研制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已有几十年了,对这种疫苗的兴趣持续增长,因为它可以在实验室按标准化的步骤和流程快速、并大量生产,比使用传统方法研发疫苗快得多。已有使用信使核糖核酸疫苗预防流感、寨卡病(Zika)、疯狗症(rabies、又称狂犬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简称CMV)等的研究。

此外,信使核糖核酸疫苗技术可发展至只需注射一针防疫针就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省却需要注射的数目,这尤其对害怕打针的人确是一个大喜讯。除了发展成为疫苗外,信使核糖核酸也已应用在医治癌病的免疫治疗法(immunotherapy),另一个发展的方向是应用在自体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

(二)疫苗通常要多年才能研发成功,为何这种疫苗却可在几个月就能研发成功、并获批准使用呢?会否因为太过匆忙而忽略了正常的审批程序呢?

这么快的速度就能研发成功、并获批准使用真的是「奇迹」,但不是仓促的「抄近路」(shortcuts),而是结合了多重作业(即多件事同时做)、协调、全球努力和早期的研究成果。

导致这次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病毒并不是第一种在人类致病的冠状病毒,第一种在人类致病的冠状病毒早在五十多年前被发现,自此,科学研究人员再发现多种的冠状病毒,包括2003年引起「沙士」(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中国称为非典型肺炎)、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症(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MERS)等,就是因为在人类发生新兴传染病的模式。

很多有远见的科学研究人员发展出研究平台,能够在这次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中发挥了极大、极大的作用,所以研究的基础不是从零开始、突然发生,而是从以前经历过疫症所受的教训和经验累积而成,而我们正在收割前人努力的成果。

当新冠肺炎于2019年12月首先在中国出现时,中国的科学研究人员很快就能够谱出新冠病毒的遗传密码、并在2020年1月11日将资料与世界各地的科研团体分享,这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疫症还未爆发之前,尽管科研团体的快速行动,疫情很快蔓延全球,很多专家都同意这是因为社会和政治的失败、 而不是科学的失败。当实验室能够驾驭新的遗传密码资料时,新科技已经在其他疾病的科学研究也有多年了,尤其是使用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的技术。

疫苗的研发和制造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今次,制药厂的合伙令研发能快速进行。此外,研发疫苗的其他过程通常需时多年及顺序发生,但今次因为疫情危急,所以,不像以前要等到一个步骤完结才开始下一个步骤,而是在安全及在科学研究准则合情合理的情况下,多个步骤可同时进行。

此外,在正常的情况之下,制药厂会将整份完整的数据提交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审批,但是这会费时失事,反之,每次收集到数据即时送交政府监管部门,除了节省很多时间之外,更令数据的透明度增加。加上疫情在多个国家肆虐,令感染、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大地幅飙升,除了增加成功研发疫苗的急切性,也提供大量研究数据,令临床实验能够更早达到重要的指标,比预期早得多。

让我们齐向科学研究人员的努力不懈致敬,并享用新科技的成果,祈望在我们的同心合力下,新冠疫情早日受控,让我们回复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