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中医叶丽斌

注册中医胡#君

受酷热天气影响,容易出现疲倦乏力、口乾、烦躁等徵状。中医理解为身体感受暑热后,出现「气阴两伤」的失调。
若高温再加上潮湿多雨,可形成「暑湿」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胸闷、腹胀、泄泻等。透过药物、食疗及起居养生调摄,可减低炎热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暑气炎热,其性升散,在天气酷热的日子,身体机能相对活跃、代谢旺盛,也会加剧排汗散热。
随#体力消耗增加及水分流失,容易出现「气虚」、「津伤」的失调。
疲倦宜益气 烦躁需养阴
暑邪侵袭导致暑热伤气,常见徵状包括疲倦乏力、神倦欲睡、少气懒言、食欲不振等,望舌时可见舌体肿胀,甚至肿大得令舌边满布齿印,诊脉时可见脉象细而无力。
中医治疗方面宜清暑益气,如用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记载的清暑益气汤。临#常用清暑中药包括西瓜翠衣、黄连、荷叶、淡竹叶、石膏、知母等,至于有益气作用的中药则包括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五指毛桃等。
暑热伤津,阴虚津亏会导致虚火,常见徵状包括口乾欲饮、烦躁、盗汗、尿黄、大便秘结等,望舌时可见舌色偏红,舌质乾燥少津,舌苔质乾或光滑无苔,或见舌苔呈不规则分布,称「剥苔」,无苔地方反映阴津亏虚。中医治疗方面宜养阴生津,兼清虚热,如用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记载方剂生脉散;临#常用有养阴、生津、清热作用的中药包括麦冬、天花粉、石斛等。
若天气炎热再加上多雨,空气湿度增加,容易形成「暑湿」。暑湿侵袭身体,除了令身体难以散热,感到身热、烦躁、胸闷、口渴之外,湿邪也会妨碍脾胃正常运化,阻滞气血输布,导致周身困重、昏昏欲睡、胃口欠佳、脘痞腹胀、大便黏烂等。中医治疗方面除要清热消暑外,也要祛湿健脾,常用方药如白虎加苍术汤、藿香正气散、苍术、佩兰、竹茹等。
要减低暑热天气对身体的影响,除使用中药外,也可透过日常饮食、起居作息调节。中医认为「热者寒之」,而且主张不时不食,在炎夏饮食宜适度清凉,以消暑解热,如食用西瓜、哈密瓜、梨、绿豆、苦瓜、冬瓜等。
这些天然食物性质偏寒凉,一般体质人士在夏天可以酌量食用,惟注意勿吃过多,否则容易刺激脾胃和耗损阳气。
至于像雪糕、冻饮、刺身、凉茶等人工制作生冷食物,由于其寒性较天然食物更为强烈,比较容易刺激身体,建议尽量避免食用。如体质阳虚寒多,或脾胃功能欠佳者,纵使在炎夏亦最好坚持戒口,以防不适。
夏天饮绿茶乌龙 更胜红茶普洱
炎热天气会令出汗增加,要补充足够水分,多饮清水或以开水泡茶饮用。中医认为喝茶能消暑解渴,在夏天建议饮用凉性绿茶或乌龙茶,少喝热性红茶、普洱茶。
属性相对温热的食物,如辛辣、煎炸、炒爆、油腻、烧烤或火锅,或味道太浓烈、含糖量高食物或饮料,均不建议在夏天食用,以防刺激上火或助湿。在暑热天气下食物容易变坏,因此要注重食物卫生,慎防饮食不洁招致外邪入侵。
起居作息方面,暑天待在室内凉冷气,虽然凉快舒适,但长时间下有可能耗损阳气,出现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消化不良,甚者因而感受风寒,出现喉咙痕痒、流清涕、咳嗽、关节痛等。
要避免吹冷气时出现不适,首先室内温度不宜过低,保持在24至26℃为宜,其次不宜全天长时间凉冷气,要安排时间到室外活动。
此外凉冷气时亦不忘要定时活动身体、伸展手脚,忌久坐久卧不动。当从炎热室外进入凉快室内,要在出入口处稍事停留,好让身体适应温差;否则,正当开泄发散的皮腠突然遇上冷风,很容易会招惹风寒入侵,即俗语说的「摄亲」。
虽说户外活动接触阳光有益身心,但不宜长时间在烈日当空下暴晒,可计划在早晨、黄昏时做户外活动,避开正午时间。
户外活动时,宜穿通爽衣物,并要多饮水,和适时到阴凉处休息,以防感暑。出汗后要及时把汗水拭乾,或更换内衣,避免在运动后立即洗冷水浴或喝冻饮,注意不要受寒。
盛夏养生食疗可#重清热、消暑、祛湿、健脾方面,一般用上性质清凉材料,而较少用温热、滋腻食材。
花旗参扁豆竹叶薏仁瘦肉汤
材料:花旗参12克、扁豆30克、淡竹叶12克、生薏仁15克、熟薏仁15克、陈皮6克、瘦肉适量
制法:先将瘦肉切开、洗净、汆水,其馀材料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2小时,加盐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益气消暑祛湿
「中暑」中西医理解有别
中西医所指的「中暑」具体意思有不同。中医所指「中暑」,是指在感受暑热后,出现身热、大汗、疲惫乏力、口乾等耗气和伤津的不适,甚则引起头晕、恶心,相当于西医所指的热衰竭。而西医所指「中暑」,是指在感受酷暑后,由于调节体温的功能失灵或无法正常排汗,导致出现体温#升、无汗、抽搐、心跳过快、休克等症状,相当于中医所指的「暑厥」。中医认为暑厥的病机为暑热直犯心包、闭阻心窍。
中医「中暑」的治疗方向为清热解暑、益气养阴,常用方药如王氏清暑益气汤、生脉散。至于中医治疗暑厥的方向为清热祛暑开窍,常用方药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解暑有方
天气炎热,除了以上的消暑食物,注册中医叶丽斌指青瓜亦是好选择。她指出青瓜性凉味甘,有生津解渴、清热消暑、利尿及润肤的作用,以凉拌或腌渍制成小菜,可以达至开胃作用。
不过进食青瓜有几点要注意,体质寒性、虚弱及易腹泻的人慎食,她表示青瓜可生吃、熟食、凉拌或腌渍食用,生吃宜先彻底洗净,以及尽快食用。
青瓜薄荷柚子水
材料:
青瓜 3至4片
薄荷叶 5片
柚子酱 半汤匙
梳打水/暖水 1杯
制法:
1. 青瓜片及薄荷洗净。
2. 青瓜、薄荷及柚子酱加入杯中,倒入梳打水或暖水搅匀,即可饮用。
另外夏天食荞麦冷面有助消暑。注册中医胡#君表示,荞麦又名「净肠草」,能消滞下气、止带浊(缓和阴道炎)、消除瘰#(指以颈部缓慢出现豆粒大小圆滑肿块,累累如串珠,不红不痛,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胡#君分享适合夏天进食的食谱——青瓜荞麦冷面食谱,以爽脆青瓜配荞麦冷面,滋味又健康;冷面配合甜椒柚子番茄沙律,消暑开胃。
一、青瓜荞麦冷面
材料:
荞麦面 1包
青瓜 1条
合桃油 少许
制法:
1. 水煮沸后加荞麦面煮3分钟,加合桃油及盐拌匀盛起,待凉备用。
2. 青瓜洗净,削片放在荞麦冷面上,即成。
二.甜椒柚子番茄沙律
材料:
玉米笋 2条
梅子 3粒
甜椒 1个
柚子 2瓣
番茄 1个
盐 少许
椰糖 少许
水 1杯
制法:
1. 水煮沸后煮玉米笋3分钟,切段。
2. 梅子切碎,加水、盐和椰糖煮3分钟成梅子酱,待凉备用。
3. 甜椒切丝,柚子留果肉,番茄切件,加盐腌1分钟,倒出水分,加入梅子酱和玉米笋,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