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因素预报及时 俄强震损毁有限
发布 : 2025-8-0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外海周三发生8.7级(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测量为矩震级8.8)强烈地震,触发横跨太平洋的海啸警报与撤离行动,最终海啸造成的损毁远低于外界预期。专家指出,地震规模并非唯一决定海啸威力的因素,地质条件、海底变形方式及预警系统这3因素发挥作用,都是今次损害有限的关键。
断层垂直抬升有限 未成巨浪
地震发生于太平洋「火环」活跃区,太平洋板块正以每年约8厘米速度「俯冲」至鄂霍次克微板块之下。这种隐没带曾于1952年引发9级大地震,并造成太平洋范围的严重海啸。今次两大板块在约20公里(USGS数据)深处剧烈滑动,导致局部海床隆起释出巨大能量。
理论上,这类「俯冲型巨震」最易产生具破坏力的海啸。但多名地震及海啸专家指出,海啸威力并非单靠震级决定,更取决于断层滑移的范围、幅度及其对海床的垂直变形。今次地震虽规模庞大,但断层移动主要分布在较深层,垂直抬升有限,未推动庞大海水形成巨浪。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海啸研究员杜拉(Tina Dura)表示:「今次确实形成了一个横跨太平洋的海啸,规模在各类海啸中亦算庞大,但相比同等级数地震,浪高略为偏低。」
海底变形方式助减海啸规模
另一关键因素是沿岸地形。专家解释,海底地形、岸线形状等会放大或削弱海啸能量,导致不同地区受影响程度差异。今次地震未伴随大型海底山崩,亦有助压低海啸规模。
此外,预警系统表现卓越。自上世纪多宗致命海啸后,太平洋各国大幅提升预警与疏散能力。今次俄罗斯、日本、夏威夷及美国西岸均能及时发出警报,数百万人迅速撤离,港口船舶提前驶离,重大伤亡得以避免。
俄勒冈大学地震与海啸科学家梅尔加(Diego Melgar)指出:「首先,任何预警本身已属成功。」海啸毋须高达9米亦能带来严重破坏,甚至夺命。现时看来,死伤数字不高,部分原因正是「警报及时发出,发挥效果」,让民众脱险。(华盛顿邮报/Scientific American/BBC/美国广播公司)